“仿”同万物(第6/6页)

除了实验,他们寻求理论创新、突破的方式,就像是种游戏:至少三个以上的静思仿聚在一起,其中两个从不同方向,对同一问题进行逻辑推论;另一个只是挑选出他们两个推论过程中出现的相似点,进行归纳总结。如果还有更多的仿,就从更多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重解读。最终,将所有信息记录下来汇总分析,充分利用无障碍交流,寻找问题可能的突破口。就像人类头脑从杂乱无章的潜意识思维中,甄选出符合理性要求的达到目的的方法。只不过他们这种群策群力的联合思考,涉及面更广、逻辑更清晰、可信。尽管同样是乱中取巧,他们的创造力,却远不如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的人类头脑那么强大。

我似乎终于找到了他们不可克服的缺陷——由于自我意识不够强大,他们做事很少有积极的计划,和挑战能力极限的目标设定。他们从不尝试去做可能性不大的事情,从不寻求强行达到不合理的目的。低等动物个体间,隔着生与死的界限,它们常常为了争夺食物、地盘或配偶,打得你死我活;人类在个体的壁垒上掏了个小孔,能够用语言文字传达彼此的想法;仿则几乎完全消除了个体壁垒、思想的直接对流,令他们基本上就是一个整体,没有竞争、没有误解、没有对他仿的戒备和恐惧、没有等级差异、没有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也就没有了自我。尽管有时,为了研究逻辑上的博弈、对决、策略等问题,他们也会靠一些措施,限制各自的交流范围,尝试对他仿进行欺骗。但那与生死之争相差太远,根本不足以唤起他们的强自我意识。

“仿”能与万物化同,他们可以说天生就具有,在人类想象中只有神仙才会的72般变化之能。但是,他们仍然需要突破性的进化,以便找回那创造奇迹的生命能力,只是但愿他们不要同时又找回了,那种能力附带的隔阂、矛盾、对立与冲突。虽然他们好像根本不需要再去创造什么奇迹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奇迹——从人类文明废墟上发展起来的,生命演化的奇迹。可这不是终点,就像人类的智慧和文明不是终点一样,生命的演变历程没有终点。

那么,他们又将会以怎样的方式,突破自身生命的局限呢?人类之前,一直是自然的环境变迁,在引导着生命前行的步伐,人类,却是被消灭在了自己的手上。仿,作为人类的后继者,会重蹈覆辙么?也许,不过这已经跟我没有关系了,我只是这个仿同万物的世界里,一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行将就木的活化石而已。

“他们太贪心,把自我演化的程序连接到了互联网,想利用互联网上接近无限的数据反馈,模拟生物演化。很遗憾,纳米机器人失控了。3.5个小时之内,纳米机器人吞噬了地球上所有的碳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