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挺进东海(第3/3页)

但纵使是这些贼寇,相信亦能极大拖累晋国朝廷,令晋国疲于应付。

次日,即五月二十五日,赵伯虎率八万余江东义师继续朝东海郡进兵。

倒不是他贪城、贪地,没有吸取前江东义师战败的教训,关键在于下邳、彭郡、东海这几个郡地势平坦开阔,几乎无险可守,一旦山东的陈太师抢先一步驻军东海郡,那他江东义师就会陷入被动。

此前泰山贼为何能让整个山东头疼不已?原因很简单,泰山贼当时采取‘掠而不占’的策略,自身并不占据城池,一旦抢掠得手就撤会泰山,追击的晋军根本逮都逮不到;但受晋国统治的山东各县,当时却要守住各自的县城,甚至有时为了己县,都不敢派兵去增援遭到泰山贼进攻的邻县,因此自然难免被被泰山贼各个击破。

山东各县逮不住泰山贼,而泰山贼却可以任意挑选袭击的对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让山东各县如何抵挡?哪怕章靖率两万太师军坐镇山东,也无法扭转这不利的局面。

然而江东义师不同,江东义师是占有城池的,一旦那位陈太师率领太师军驻军东海郡,瞄准了下邳县,那么江东义师介时就会遭受先前与江东各县类似的处境:若分兵驻守各城,就会被晋军各个击破;若集中优势兵力,那么自然会顾此失彼。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攻陷东海郡,最好连琅琊郡的开阳都打下来,毕竟开阳县位于东西两侧群山间的山谷,西面是泰山,而东北、东面则是凤凰山、马亓山、屋楼崮、梁甫山等等群山,虽不如泰山,但也是高达百丈的山丘。

倘若能打下开阳,那么他江东义师就能在开阳城驻扎重兵,利用开阳一带的山谷地形,将陈太师所率的晋军阻挡在这片开阳山谷以北。

虽说这片所谓的‘开阳山谷’,其实也是一片间距有七八十里的平坦地形,想要彻底挡住陈太师的晋军其实也不可能,到时候肯定会有晋军偷偷摸摸地绕后,比如章靖所率领的太原骑兵。

但总得来说,只要他江东义师能守住开阳,按理来说陈太师就不敢过于冒进。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夺下整个琅琊郡,将陈太师率领的晋军彻底阻挡在琅琊郡以北,但考虑到琅琊郡离山东实在太近,赵伯虎对此并不报以侥幸。

能夺下琅琊郡南部的开阳,他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事实证明,山东的反应要比赵伯虎预想的更快。

五月二十七日,就当赵伯虎率领八万余江东义师火速抵达东海郡,准备攻下郡治郯城时,郯城一带就已出现了太原骑兵的踪影。

章靖才刚死,他江东义师便要遭遇另一位陈门五虎?

一听说郯城一带有太原骑兵的踪影,赵伯虎就立刻想到了薛敖,毕竟后者正是太原骑兵的统帅。

谈不上贬低章靖,薛敖可要比章靖凶猛多了,在陈门五虎中,赵伯虎最忌惮的便是这薛敖。

别看世人对薛敖的评价仅仅只是‘勇冠三军’、‘锐不可挡’,仿佛薛敖除了勇力就没有其他优点,但赵伯虎却知道,薛敖绝对不是莽夫,此人同样智勇兼备,只不过薛敖迄今为止遇到的对手,根本不需要他使什么计策,单凭武力就能解决罢了。

比如当年的通许之战,薛敖率六千太原骑兵,对陈勖、程周二人麾下十余万义师联军发起进攻,虽说当时薛敖那边也有童彦与某位周将军,但不可否认,薛敖确实是凭他一己之力,仅以六千太原骑兵就击溃了程周四万余豫章义师。

更有甚者,薛敖当时凭一己之力,便前后斩杀了程周麾下大大小小二十余位将领,几乎以一人之力阻杀了豫章义师至少八成的将领,令四万豫章义师彻底成了一盘散沙。

赵伯虎也亲身经历过那一仗,深知那薛敖的厉害远在章靖之上。

就拿章靖夜袭他沂水营寨一事来说,当时章靖已经杀到了中营,在精疲力尽下才被楚骁击退,但倘若换做是薛敖,赵伯虎怀疑他那晚可能已经被薛敖给杀了。

或许就是因为勇力超群,是故那薛敖几乎不用什么计谋。

大概他觉得,稍稍动动手挥一下兵器就能轻易杀死的敌人,何必费心思去算计呢?

于是天下只知薛敖勇武、天下无双,却不知薛敖其实勇谋兼备。

『想不到薛敖已在郯城,这下麻烦了。话说……』

正思忖着那薛敖的事,赵伯虎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甘琦的军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