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4/4页)

钱三思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十来岁就让家里人找了骟猪的匠人,像畜生那样被阉了。

随后家人想把他送进宫廷换银钱,却没想到这种事儿根本轮不到他们这样的穷苦人家。

钱三思没进得去皇宫,又成了阉人,他爹娘干脆就把他扔到了野外,让他等死。

也恰好,钱三思遇到了陆守义,加入了义军之中。

他的境遇其实和武青意很相似,都是在绝境中被义王捡到身边的。也因为这个,钱三思和武青意也说上的话,很有些交情。

“将军前儿个才给陛下传了信,左右就是这两日了。”

陆守义自然是记得这个的,他倒不是指望武青意来帮他处理公务——武青意和他一样,都是大老粗,看到墨水字就发昏的。他是等着武青意把寒山镇上那位三朝元老请过来。

那位老大人虽然是前朝旧臣,却是一心为民的,不然也不会落到被贬官归乡的下场。

而且前头剿灭废帝,那位老大人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可见并不是愚忠的人。

又看了一刻钟的奏折,陆守义实在是看不进去了,扔了奏折去了后宫。

大熙朝后宫如今一共有三位女眷,一位自然是陆守义的老娘王氏,如今已经被封为太后的那位。另一位则是陆守义的发妻周氏,如今已经是周皇后了。

还有一位,是昔日滁州守将、现在的鲁国公之妹,冯贵妃。

拢共就三个人,现在是周皇后和冯贵妃给太后请安的时辰,三人都聚在慈宁宫里。

陆守义也就奔着慈宁宫去了。

王太后正带着两个儿媳妇念经。

其实从前的她并不是信奉神佛的人,但自打丢了大孙子,老太太就信佛茹素,一开始是期盼着大孙子能平安归家,后头知道大孙子多半是没命了,就盼着他早登极乐,来日托生回自己家。茹素好几年,即便是陆守义登基,老太太吃的宴都是全素的。

他旁边的周皇后和冯贵妃都有些不经心。

王太后见了难免不高兴,板下了脸来。

冯贵妃先请罪,道:“最近变天,两个孩子都有些不好,妾身……”

大孙子不是冯贵妃肚子里出来的,她自然没有那么上心,何况她生下的那对双生子也都是自家骨肉,又确实比一般的孩子体弱些,王太后摆摆手,就先让她回宫去照料自己的孩子。

只剩下个周皇后,婆媳俩相依为命过来的,从前感情很是不错。

后头大孙子丢了,周皇后就变了个人,整个人变得很是阴郁,后头他又生下个儿子,看的比眼珠子还重,日日恨不能拴在裤腰带上,饮食起居都不让旁人沾手,连王太后这亲祖母想见一下孙子都得经过她批准。

就这种把身边人都当贼防的架势,别说王太后,连陆守义和她的感情都差了起来。

所以最后王太后什么也没说,叹了口气就放她离开。

等她走后,王太后再找宫人一问,周皇后生的小皇子倒是没有不舒服的,只是今早吃饭的时候少吃了一口,所以周皇后这才心不在焉,一直记挂着。

虽说如今一家子都从地底跃到了云头,但王太后有时候也会怀念从前还在乡下的日子。

那时候她儿子还叫驴蛋,并不叫什么守义,只和家里人说自己有一番大事业要做,把他们安顿在偏僻之地,一年半载才回来一趟。

但那时候陆老爹还在,她身子骨也硬朗,儿媳妇孝顺,后头还给家里添了个大孙子,虽然挂心着儿子,但每天的生活都热热闹闹。

不像现在,突然好像除了混吃等死,虚耗光阴,就再没别的奔头了。

陆守义到的时候,就看到王太后一个人对着窗外发呆。

他挥手屏退了宫人,上前坐到王太后身边,询问道:“娘怎么不高兴了?”

王太后回过神来,见到是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说:“我有啥不高兴的?我们家驴蛋有本事,娘都当太后了。”

说是这么说,王太后的眼神中还是流露出无限苍凉来。

陆守义心中不忍,突然想到了什么,道:“青意回来了,来信说回乡找到了他娘和发妻,已经随他一道上京。娘可要见见她们?”

“青意家的啊,那可以见见。”王太后慈爱地笑道,“他是个好孩子。”

当年陆守义派过武青意去安置自己的家人,也是那次安置,他才知道自己乡下多了个儿子,还已经弄丢了。这才没有改派他人,还让武青意去寻人。

虽然他最终还是没把人寻回,但王太后是承了他费心费力地寻找几个月的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