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4页)

顾茵还未说话,徐师傅小声嘟囔道:“关外的牛乳茶我也吃过,和小师傅这个做的不一样哩。”

反倒是顾茵也不恼,笑眯眯地说:“没事,那我再做第二样。”

顾茵说想要铁签子、竹签子、孜然粉、茴香、五花肉、鸡肉等。

这时候孜然、辣椒、茴香之类的香料虽然已经传入中土,但是本土没有成规模的种植,所以价格不菲。

像顾茵摆摊的时候,为了照顾不同客人的口味,就让客人可以按口味加醋或者蒜末,辣椒那样的东西她是加不起的。

文家的一袋子辣椒面,那还是文二老爷生意场上的朋友送的。

“年头上的集会有人卖香料,就是价格嘛……”徐师傅说着就拿小眼睛看文老太爷。

文老太爷也大方,当即拿着自己的腰间荷包掂了掂,“徐厨子带路,咱们这就去买。”

一行三人,加上文老太爷的小厮,当即就出了府去。

走到大门口,又遇到了在门口监工的二管家。

隔着老远,顾茵就开始热情地喊着“二管家”打招呼。

那二管家其实耳聪目明的很,本来听到府里有响动,要转身查看。

听到顾茵这一声喊,他改了主意,先是置若罔闻挡在路当中,又故意对着门口洒扫的家丁骂道:“都说了什么阿猫阿狗都往门口走,都给我把招子放亮一点。别回头被什么阿猫阿狗摔了,讹上了!”

顾茵听着这话都替他尴尬,好在没尴尬多久,文老太爷高高地抬起腿,一脚踹在了二管家的屁股上!

二管家还穿着那双软缎鞋,一下子被踹得踉跄着滑了出去。

这次他没摔,但是一边尖叫着一边抱着文家门口的大柱子,看起来越发滑稽可笑。

“好你个小厨娘!”二管家一边瞪着偷笑不已的家丁一边要咬牙切齿。

顾茵忍着笑道:“天地良心,可不是我踹的您!”

“那还能是……”二管家偏过头,看到了黑着脸的文老太爷。

他又是惊讶又是惧怕,还很后悔,眨眼的功夫脸色可谓是精彩纷呈。

“不长眼的东西!”文老太爷冷哼一声,背着双手走了。

顾茵笑着道:“二管家,我都提醒过你了,可不好这么不看路的,你看这才两天,你都摔两次了。下次可要小心些呀!”

而后不等二管家反应,顾茵就步履轻快地跟上了老太爷。

徐厨子引路,一行四人去了镇子上最热闹的集会。

文老太爷虽然是寒山镇人士,但小时候就一直在家里读书,就没凑过这种热闹。加上他这些年都没回来,更是看什么都既熟悉又陌生。

如徐厨子所说,顾茵要的那些香料确实不便宜,那不是论斤卖的,是论两卖的!

顾茵正算着给文老太爷一个人做串串要多少香料,他老人家挥手道:“都买,多买!”

顾茵连忙劝道:“香料撒一把滋味就足够了,买太多您吃不完啊。”

“谁说我一个人吃了?你不吃,别人不吃?”

老太爷说着话就余光于扫徐厨子。

徐厨子红着脸道:“我不吃,我真不吃!”

顾茵也是这么意思,前头糕点奶茶的,他们能分到一些就是老太爷大方了。香料、肉串这种金贵的东西,他们做工的哪里好意思吃?

“小丫头怎么想的这般多。”文老太爷十分洒脱地道,“这些俗物身不带来,死不带去。”

他是真的不差钱,当了几十年的重臣,虽然没有贪污受贿,但京官有冰敬炭敬——那是皇帝都默许的孝敬,再加上高祖赏识,先帝敬重他,逢年过节赏赐不断,老太爷不贪图享受,银钱那些只放在库房吃灰,仍然过着简朴的日子,几十年积累下来自然身家颇丰。

一通香料就花出去五两银子。

后头看到卖小吃的,文老太爷眼睛里泛起一点温暖的光,轻声道:“我小时候不能出来,每到过年我父亲都会从外头买一些吃食回来,眨眼白驹过隙,我都已经这把年纪了。”

“不若我们买些尝尝,看能不能找回您儿时的味道?”

老太爷哼道:“我小时候那是没吃过好东西,现在难不成还能觉得这街边小吃好吃?”说着不等顾茵回答,他又道:“算了算了,看你走半早上也累了,咱们找地方坐下歇歇脚。”

说完文老太爷就让徐厨子和小厮接着去采买顾茵要的东西,还交代他们多买一些,他才和顾茵去了路边一个面摊。

顾茵要了一碗阳春面,老太爷还是说不吃,顾茵和老板多要了一个小碗,分出了小半碗给他,“晨间您只吃了一碗奶茶,还是再吃些垫垫肚子。”

老太爷这才肯动筷子。

入冬的时候顾茵想过过年在集上开摊,但打听过这里的摊位费后就放弃了。

所以别看这面摊小,面汤却是老母鸡汤吊出来的,面也是手擀的,很是劲道。一碗面并不比饭馆酒楼。

老太爷吃完道:“可圈可点吧,面条劲道,汤底清澈。虽然能尝出鸡汤味儿,但是不知道兑了多少水,没什么滋味。”

这是自然的,一碗面卖几文钱,要是用浓郁高汤,可不得亏本。

顾茵对着老板歉然地笑了笑,好在老板也很和气,没有计较。

付过钱,一老一少两个人又吃了豌豆黄、酥油糖饼、驴打滚,甚至还吃了两串糖葫芦。不过这些都不是顾茵邀请他尝的了,是老太爷以“觉得她想吃”为名,自己买的。

直到再吃不下了,徐厨子和小厮也买完了东西回来了。

一行人就此回府。

文老太爷是真吃饱了,就说吃食放到下午做,他回屋歇晌。

顾茵和徐厨子就回了厨房。

徐厨子开始做午饭,顾茵则开始处理食材、穿串串。

等到徐厨子做好了几份午饭,顾茵已经穿好了几十串了。

徐厨子看这活计简单,就让顾茵歇着,他来做。

顾茵是真没觉得累,她日常做惯了活计的,上午出去逛了会儿街,中午坐着穿会儿串串,哪里就累了?

但是架不住徐师傅手是真的快,两刻钟不到,就把顾茵准备好的食材都串完了。

下午晌厨房里闲得很,顾茵坐在院子里晒了好一会儿太阳,一直到文老太爷午睡醒了,才又动了起来。

炭盆是府里现成的,架上去几条长铁签子,就是个简易的烧烤架。

因为烟大,顾茵让徐厨子帮着把烧烤架挪到了院子里。

各色串串装在篮子里,顾茵询问先按着老太爷的口味给他烤了十串牛肉和十串羊肉。

那肉烤的滋滋作响,肉油滴在炭火里顺着烟气真是又呛又香。

等到把孜然和辣椒面往上一撒,那更是不得了,香飘十里,凡是闻到就没有不流口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