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任性(第4/4页)

李斯的汗下来了。

这话什么意思?!

“这里没有外人,只有咱们二人在,有些话敞亮了说方好,现在想必李相也明白了,朕这个人,与始皇不太一样,行事方式,说话的方法都不一样,朕喜欢把丑话说在前面,更喜欢把底线摆到明面上,谁都别犯,真犯了,朕会严惩。始皇这人向来不拘小节,可是朕不太一样,朕这个人,关注细节,吹毛求疵,比始皇更难伺候,秦可能很多东西都没有,然而唯独开明,却是真正的开明,可是朕这里,却是严苛,也有独不一样的严苛,还望李相明白。咱趁这次把话说明白了,以后彼此相处的时候也守着一个章法,就舒服很多,你觉得呢?!”雍正道。

李斯道:“我明白了,但请明示。”

与聪明人说话,就是坦荡。李斯这人,说坦荡也是真坦荡。

若是换一个人性格直的又正的,雍正这话就很冒犯了。

然而雍正的确是真诚的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他以后别探究后世之事。别太好奇。

想必始皇其实也早有所料,可他依旧什么都没说。某种程度上,他是信任雍正的,一切都交给雍正了。这种属于明君间的默契是没的说的。也不用特特说出口的。

“始皇大气,扶苏仁德。”雍正道:“别探究史实,别太有好奇心。若是太好奇,以后只怕李相想回大秦也回不去了。”

李斯惊的只觉得屁股都烫的坐不住。

这是警告了,别对史上的秦好奇。

既是后世,就说明这个皇帝是了解自己的所有的,这种全被看透的感觉,让他羞耻心爆炸。然而,也心生警惕。这个皇帝,看着漫不经心的说着话,其实字字尖锐,句句刀锋。

“别想着利用任何人,伤到始皇或扶苏,不能够。当然了,你做了什么,他们容不容你,是另外一说。”雍正道:“来此为朕分忧,学习可以,然而不可参与党争,别有私心,更不可在朕的儿子中来往过密,无论有没有人拉拢你。基本上就这几条底线。还望李相能保重品格,别晚节不保,不然,就真的太难看了。”

李斯道:“我明白了。”

雍正这才笑了,道:“那就行了,说明白了就好。除了刚刚说的不太好听,其它对李相的才能,朕是一万个认可的。既来之则安之,朕希望你能在海务上作出成就来。”

李斯的手心却出了汗,这个人,的确与始皇完全不同。

倒是有点弘昼的影子,当然是弘昼的加强版,那种威慑,无厘头,看着笑嘻嘻的,然而那种震慑,与威胁,真不是一般的感觉。

这样的人,说实话,李斯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君王,话说的多直白?!

是个狠角色啊。

也是,那弘昼在大秦不也是挺有欺骗性,其实是个有能耐的,只是全掩在那混闹面相之下了。

他毫不怀疑,他若是对秦史有很深的兴趣,会发生什么,只怕很恐怖了。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透露出来,他的儿子们,至少有两个儿子,将来的夺嫡之争,会越来越盛。他是绝不可参与进去,谋取私利的。

否则,下场怕是也很惨淡!

这样虽然的确有点让他心里不爽,然而,这样明白了底线,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李斯心里有点底了。

不触礁就好!

既来之则安之啊。他还是要回秦的,在秦,他是相国,而在这,他终究只是个客。

雍正这才叫苏培盛进来,苏培盛忙推门进来了,道:“李相,请随我来,去见太子与公主!”

李相道:“有劳。”

“不敢当,”苏培盛便领着路,往侧院来了。

翠儿正与扶苏看扶苏抬来的两个箱子里的东西呢,又在说着弘昼和这些日子的事情,说说笑笑的。这种熟稔,不是一般的关系。至少扶苏在与秦公主的相处之中,是守着礼的,绝不会像这样轻松。

这种相处模式,倒有点真正信重而放松的意味。

李斯也是第一回 见到这样的扶苏,心下有点惊讶,上前道:“太子……”

“李相来了,”扶苏拉着翠儿到他面前,笑道:“这是翠儿,大清的公主,也是我妹妹。”

“见过公主。”李斯忙道。心底有些心惊此小小年纪的美貌。

“这位就是李斯,秦相。”扶苏道:“也是大秦的国柱,皇父的左膀右臂。”

“见过李相。”翠儿笑道:“果然是贤相风范。小爹爹欣赏的人,肯定不同的。”

扶苏道:“待以后你去秦,可以向李相求学问,他腹中满是经纶,学富五车。”

翠儿道:“若有机会,一定要学。”

李斯心中讶然,这种说话称呼,倒有点家常的感觉,而且称呼始皇为小爹爹,这……

可见,恐怕,是如家人一样相处着的。

李斯一时也有点恍惚,拿捏不准怎么对待。他是个谨慎的人,因此拿不准的时候,便会不动声色。

一时心中也大感奇妙,没想到,除大秦之世以外,还有这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世界……那个老人家,还有那个宋徽宗……还有这里的一切,眼前的翠儿公主,都让这一切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可是不能太好奇。

雍正的警告一一在耳。

雍正不愧是后世的皇帝啊,他怕是太了解自己这样的人的好奇心。

来了百姓之世,一定会下意识的去了解透彻,若知后世,便会止不住的想要知道秦史。

所以才会这样警告了。

所谓明君的洞悉世事与人心,就是能预料到事件的发展走向,以及人心的求不得,放不下。

看来这大清,是个治世,而且还是明君当空。

以后,还是要紧随太子,更要小心方好。

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同时,也是充满新鲜的,好奇的,更透着危险。

危险未必在于治世或乱世,而在于君王的明察秋毫,这样的才是真的危险。

而雍正,只三言两语间,就已经透露出很多的手腕了。这样的君王,还是要小心为妙!

扶苏道:“这些若有特别喜欢的,你告诉我,待我下次回秦,再给你弄来。其它的,四叔这边也不缺,我就不带了。妹妹,明天,我就要去找弘昼了,你跟着四叔,好好的。”

“嗯。”翠儿道:“本来还说等扶苏哥哥来了一道游湖赏花呢,没想到还是错过了,既这么急,便先去。我和大爹爹会随后来的。大爹爹还要巡示江堤,怕是还要考察南边这臣工的政绩和吏治,难免要见一见,考核考核的,这一路去,怕是慢些,你先去,等着我,我与小爹爹会尽快来的。”

“好。”扶苏笑道:“要乖乖的啊,等到了沿海,我再考考你的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