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威望(第2/4页)

可是,李延亭却选择去县衙里从事。

这样的机会不是时时都有的,他甚至会被别人说成是傻。

这样的,不是傻又是什么?!在衙门里任职,只是吏,不是官,永远不会是官,与从军立军功立身,是完全不同的。

从衙门里往上升武职,不知道会有多难,而从军中有衔,就完全不一样的两条路子。

“你真的想好了?!”林觅道。

“想好了,”李延亭道:“娘,我去见了县太爷,会打好关系的,让他给与我更多的自由。同时,也不会与军中交恶,甚至也会多走动,现在正是同心协力的时候。衙门没有精力管这城外的贼寨,儿子管。儿子自己组织人手来管,只是要县太爷给签发手令,衙门不需要出人手和资本,可是也需要业绩和太平,这种非常之时,他一定会答应的,然后儿子会与军中配合,把这里都弄干净,至少不扰太平。儿子,想要慢慢的经营自己的人手!娘,不觉得现在正是个好机会吗?!保护村落,还是要靠村子里的自己人的,指望军与衙门,都不可行。都太被动了,儿子,想拿到主动,而不是被动。在军中难免就被动听军令,在衙门里,却完全不一样,会便宜的多。”

林觅怔了一下,连赵佶也怔了一下,赵佶道:“你的想法很好,如你所说,这样的话,可操作性就更强。更自由。只是要做的好,还需要征得衙门和军中双等的同意,否则,这就是谋反,聚私兵是大罪。”

“这是自然,所以才说要打好关系,”李延亭道:“可是他们又怎么定性这件事呢,不过都是村民自卫队罢了,如何谋反?!”

赵佶见他眼底沉沉的,看了一下林觅,他突然有点明白了。

李延亭是想独立于衙门和府兵之外的第三股势力。

能共存自然更好,倘若以后局势有变,自己也能随机应变。倘若衙门和军中都容不得他,也许,是他先发制人也说不定。

这才是李延亭真正想保有的主动权。

赵佶看着李延亭,发现他稳重淡定,仿佛一切皆在把握,这个李延亭,是个做大事的。这性格,决断的比他还要果决。

连他这个当皇帝的,刚刚还与林觅说这件事呢,讨论着到底是去军中还是去县衙呢,没想到……他有第三种想法。

林觅也来回走动起来,道:“不错,这样子,的确是有足够多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只说是村里的自卫队,不编制多少人手,不透露多少出去就行,这样就不会有把柄,而且,延亭所言的确不错,想要保护村子里的安全,得靠自己,指望衙门与军中都不现实,真的出事的时候,他们哪里顾得上管城外的事情?!局势如果越来越糟糕,就更需要了,这样一说的话,延亭的确是最好的办法了……”

“只是,倒有点怕以后被忌惮,要把我们当贼一样剿了,”林觅道。

“这个不妨,”李延亭道:“若天下安了,自可散掉,本就是村民,本份种地便是。若天下大乱几年,而衙门与军中却有异心的话,儿子可以把他们干掉,取而代之。往后再投靠旁府郡既可,立可洗白,不至沦为贼兵,也绝不会有叫别人给我们定性为贼兵的机会。”

赵佶都呆了。

林觅想了想,道:“不错,不错,一是怕以后这里势力大了,军中与县衙反倒不能容,猜忌起来,二是怕以后局势变化,这里的衙门与府兵会投降不该投降的势力,倒拖累了你,如此的话,你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所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很重要,”林觅道:“先背靠衙门,到时候再看郡县上面是怎么行事,本地县衙也是听令于上面郡的,就怕上面的人走错路啊。所以,还是要做两手打算,既不可沦为贼兵,不给这样的机会,又要投靠衙门而有正式的文书存在,证明这合理性,方便以后再行事。”

李延亭道:“娘,儿子也是这个意思。”

他松了一口气,万事与娘商议都是最妥当的,他的娘,真的从不是一般老妇人。

赵佶看了这对母子一眼,这对母子,是真的决断而敢赌,有魄力有章程的人。

这样的事,赵佶都犹豫未决,不能决断,至于章程,他更是想不到了。

而这对母子,言行之中,已然将此给定下来了。

林觅没有多说,只道:“想什么就去做吧,娘都支持你。”

李延亭点头,笑道:“多谢娘。”

林觅叫他先休整,回屋去了,晚上不放心,上了线便问雍正对这个事的看法。

雍正笑道:“现在倒是好机会。只是千万别偏离了才好,一定要花精力去与武将等人打好关系。有这些人在,以后所走的路就是正道。与他所走的过程无关,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

“你的意思是,不能真的成为贼兵,”林觅道。

“对,不要立山寨,不要与贼盗匪有交情,不要有任何文书制的编制,不要透露村民数量,就行了。”雍正道:“反正外人问,只说是临时组起来的村民,不是兵,只是为了防盗贼,和野兽而存在的一种形式。只要不正规,都不妨事。再者说,又不发薪俸,又不练兵,不招兵买马,兵器都只是农具,怕什么?!”

林觅松了一口气,道:“我明白了!”

“叫老大多与军中借几把刀,几把弓的,再与衙门借点兵器的,也是一种态度,”雍正道知道:“真出了事,他们也撇不了干系。真要扯进什么贼兵,先咬一口是衙门和军中授意,凡事,要保有能咬一口的反击之力,这才能掌握万全。”

林觅这才大喜,心里也就有数了。

又问他还在不在苏州。

雍正便笑道:“过了元宵后,已经出发了,现在往扬州去,在开春前,先查看一下江浙一带的工事,江堤,学府等等,开了春便往沿海去。”

“一路要当心,”林觅道。

雍正应了,道:“始皇没上线啊。”

“我这么多天没上,怕是他没留意到今天我上线吧,”林觅道:“况且战事吃紧,怕是也有点费神,后续的事也多的是,又经人前线补给,又要看调令等,怕是顾不上。”

怕他担心弘昼,林觅又笑道:“怕是开了春,弘昼都回咸阳了,这小子这么机灵,放心吧。”

雍正笑着点了点头,又说了翠儿思念的事,林觅便道:“叫她来见见也好,也好叫她放了心,苏公公啊,千万别说漏嘴了,只说他大伯要进衙门做事了,所以家里忙。等她来,我安抚一下她,以后只叫她好好学习就行,别惦记家里。”

苏培盛应了,便去寻了翠儿过来。

翠儿见到林觅很高兴,缠着她说了一会儿话,林觅是不露声色的与她说笑叮嘱了一阵,又叫她以后只用心学习,不用惦记家里和自己。又说了李延亭要进衙门做事的事情,以及家里在城里买了一间屋子的事情,翠儿挺高兴的,林觅旁的一句没提,因此翠儿是半点儿也没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