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陈阿娇(第4/5页)

总之,生意做到一定的规模,最好就是自个铸币,要不然,光是这铜钱上的猫腻就能坑死你,而对于那些小商人来说呢,他们更倾向于以物易物,或者说,只收麻布和丝绸,这些同样是硬通货。

而黄金呢,就不一样了,这玩意一般只在上层流行,列侯每年要给宗庙供奉酹金,在这上头缺斤少两,出现成色问题而栽掉的列侯不是什么小数目。而那些公卿诸侯下葬,陪葬的黄金也是个很大的数目,这样导致了后来两汉时代的墓葬,被盗的几率非常高,因为就算是稍微有点钱财的地主,长辈去世之后,也要想办法给长辈陪葬几个金饼,因为丧事致贫的人家屡见不鲜。

所以,像是聂壹这样的商人,最喜欢的就是匈奴人手里头那些金币,但是呢,在汉室,光是有钱是没用的。有钱的商人,对于上层来说就是韭菜,缺钱了,割一茬就可以了。光是汉室几个皇帝的陵邑,就不知道坑死了多少地方上头的豪强富商。

皇帝要修建陵墓,总得有人守陵吧,附近要好好发展吧,怎么办呢?叫下面的郡国,报个名单上来,你们地盘上,要是有什么家资富裕,而且在地方上头名声也不好的富商还有大地主,就让他们迁到陵邑这边来吧!

人离乡贱,这些豪强富商在地方上头,有资源,有人脉,发展时间长了,说不定就是日后的世家门阀了,但是到了关中陵邑,呵呵,还有什么,带的钱再多,在别人眼里,也就是给自己招祸而已,找几个罪名,就能直接剥夺你的财产,让你沦为平民了。

所以,这个时代呢,商人想要出头,一方面呢,要花钱提升自己的爵位,让自己从商人,上升到士族这个阶层,之后呢,就可以回乡置地,将自个洗白了。

但是,钱能买到的爵位是有限的,朝廷三五不时的有点喜事,就给百姓赐爵,因此,秦朝留下来的那些军功爵位制度如今算是名存实亡,底层的那些爵位,压根不值钱,下面那些百姓只要活的时间足够长,没有犯过什么罪,轻轻松松就能混到一个不低的爵位。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立功了!聂壹本来就不是什么保守的性子,真要是保守的人,也不敢跟匈奴人做生意啊!像他们这样的商人,原本就跟权贵有许多往来,那边,王恢不过是放出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聂壹就知道,自己需要抓住这次机会。若是自己的谋划能够成功,那么,他就不再是一个低贱的商人,而是可以真正在某种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因此,他很快给了王恢一个答复,然后,王恢立马就上书求见刘彻了。

刘彻一听,顿时就来了精神,这事很可行啊!当下拍板,将这事定了下来。

舒云其实一直关注着朝堂上的事情,自然听说了这一系列的操作,她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个时候的人,真的是太淳朴了!

聂壹的计策一点都不出奇,无非就是一出反间计,弄上一个间谍,忽悠匈奴大军到马邑过来,然后大军就在马邑附近埋伏,到时候直接将那些匈奴人一网打尽就可以了!

没错,就是这样,问题是,匈奴人也不是傻子啊,匈奴人有专门的游骑斥候,这些人能够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够判断敌人的数量和动向,你十万以上的人马调动,真的就能瞒得过匈奴人的耳目?

舒云不过稍微劝了几句刘彻要小心行事,然后刘彻脸就拉下来了,直接拂袖而去,然后,就去找卫子夫去了。宫里的美人各有特色,卫子夫生了两个女儿,倒是没有变成黄脸婆,反而因为她性子柔顺安静,刘彻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去找她,毕竟,这么多的妃嫔里头,就属她身份最低,能够依赖的也只有他这个皇帝,而其他的妃嫔呢,她们多半都是到处钻营,要么就是依附王太后,要么就是依附皇后,没办法,大家都没孩子,刘彻又是个非常薄情的性子,在这后宫里头,宠爱意味着一切,没有宠爱,那真的是连基本的体面都保持不了,她们中大多数人娘家也不显赫,能够给予的支持太少了。不依附于上位者,她们还能如何呢?

王太后那边呢,依附于她的,原本就是王家,田家,乃至平阳公主他们这些人送上来的美人,而通过其他途径进宫的,自然也就只能依附于舒云这个皇后了。

不管这些女人有多少野心,舒云呢都没有为难这些女人的习惯,她又不缺钱,也懒得苛刻这些人,刘彻的后宫里头,从头到尾,真正得宠的人也就那么几个,至于其他那些妃嫔,或许有过短暂的宠爱,最终也不过就是寂寞终老而已,所以,舒云乐得给她们一些体面。等到刘彻死了,她甚至乐意如同当年文帝时候一般,无子的妃嫔给予一定的嫁妆,遣散出宫,让她们自行婚配。

舒云比起王太后可大方多了,因此,其实更多的妃嫔都乐于亲近舒云这个皇后,可惜的是,舒云衣料首饰什么的,并不缺了她们,至于她们跑到椒房殿来奉承,舒云还是敬谢不敏的,自个要教儿子,要编教材,要根据这个时代的特点推演自己将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哪有时间听这些妃嫔说什么废话。

这般一来,卫子夫就在这些妃嫔里头脱颖而出了,尽管她算是平阳公主送上来的,但是,哪怕王太后一度有意示好,卫子夫一直都表现出了一种中立的态度,王太后一方面要拿着她制衡舒云这个皇后,指望着她能生个儿子,另一方面呢,卫子夫也算是生了公主的有功妃嫔,并不能随意处置了,因此,也只能责怪她不识抬举,然后就放任自流了。

而卫子夫这般却正合了刘彻的心意,刘彻这人极为傲慢自负,典型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哪里看得惯自己的妃嫔不依赖自己,反而去依赖太后皇后,这不是抽他的脸嘛!却不想想看,这深宫之中,他这个皇帝又不给人家位份,也不给人家宠爱,难不成让她们自生自灭不成。

所以,刘彻宠爱卫子夫的次数反而比起以前多了一些。卫子夫呢,也明白自己的定位,皇家公主不值钱,也就是跟太子,未来天子同母的公主将来还值钱一些,所以,她明白,自己的依靠不是女儿,而是刘彻这个皇帝。至于卫青这个弟弟,哪怕如今已经做了太中大夫,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眼里,他也是靠着自己的姐姐幸进,自个的本事也就是那样而已。

要知道,哪怕是卫青霍去病立下了不世之功,在《史记》上头,对他们的定位还是外戚幸臣呢!

所以,卫子夫半点也不敢有什么出格之举,刘彻过来,就将刘彻伺候得舒舒服服,没一处不顺心,刘彻不来,也不刻意邀宠,从不去打听朝堂上的事情,总之,刘彻对卫子夫的印象就是个不争不抢,温顺可人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