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论不同的作者处理道德实务规则的方式(第6/7页)

[1]译注:Francis Hutcheson(1694-1746), Inquiry into the Original of Our Ideas of Beauty and Virtue一书的作者,于1730-1746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是本书作者大学时期的老师。

[2]译注:Samuel Clarke(1675-1729), A Discourse Concerning the Unchanging Obligation of Natural Religion一书的作者。

[3]译注:Zeno of Citium(333-262BC),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学派的创始者。

[4]原作注:见Plato, The Republic, book iv.

[5]译注:参见本书第2篇第2章第1节。

[6]译注:Hugo Grotius(1583-1645),荷兰法学家,现代国际法的鼻祖。

[7]原作注: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分配性正义与此稍有不同。他的分配性正义在于适当地分配社会公有的财产报酬。见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V.2.

[8]原作注:见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II. 5ff. and III. 5ff.

[9]译注:见本书第1篇第2章的引言。

[10]原作注:参见Cicero, De Finibus.

[11]译注:罗马神话中诸神的主神并为天界的主宰,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

[12]译注:Epictetus,约生于公元50年,约卒于120年,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

[13]译注:Mysia,古希腊时代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个国家。

[14]原作注:参见Cicero, De Finibus, book III. 18.

[15]译注:古希腊哲学家Epicurus(342-270BC)创立的学派,主张享乐主义。

[16]译注:指公元前431至404年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the Peloponnesian war),结果雅典战败。

[17]译注: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失乐园》(Paradise Lost)的作者。

[18]译注:作者在本书第5篇第2节第9段曾谈到美洲印第安人的死亡之歌,可以拿来和此处比较。

[19]译注:指Cleomenes III(260-219BC),斯巴达国王(235-219BC)。

[20]译注:作者似乎搞混了亚里斯托德慕斯(Aristodemus,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Messenia地区传说中的首领,于公元前第8世纪领军抵抗斯巴达)和亚里斯托孟尼斯(Aristomenes,同样是Messenia地区传说中的首领,于公元前7世纪领军抵抗斯巴达)。两者的纪事首见于公元2世纪Pausanius 所撰之Description of Greece。根据Pausanius,自戕的是亚里斯托德慕斯,而不是亚里斯托孟尼斯。

[21]译注:根据荷马的史诗Iliad,亚杰克斯(Ajax)是Salamis的国王、希腊方面的英雄。他的死有许多不同的记述。根据荷马的Odyssey,他是发狂自戕身亡的。

[22]译注:Themistocles(524-459BC),雅典的民主派政治家,领导雅典人于公元前480年在Salamis打败波斯人,后来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小亚细亚。希腊史学家修西的底斯(Thucydides,460-400BC)驳斥同代史学家Aristophanes 关于他自戕身亡的传奇记述。

[23]译注:参见Plutarch(46-120AD), Parallel Lives。

[24]译注:Theramines(455-404/3BC),雅典的寡头执政团的政客,所谓三十独裁者之一,由于过分温和而被处死。Phocion,雅典的将军,因主张和马其顿媾和,于公元前318 年被以叛国罪处死。他们两人和苏格拉底一样,都被判处饮下毒胡萝卜液死去。

[25]译注:尤孟尼斯(Eumenes, 362-316BC)和安迪哥奴斯(Antigonus, 382-301BC)是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众多争夺其帝国的将军中的两位。

[26]译注:Philopoemen(250-182BC),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希腊联军主帅,在征讨反叛的城邦梅西尼亚(Messene)时不幸身亡。

[27]译注:Euripides(480-406BC),希腊悲剧作家。《奈奥比》是他的一部剧作,现已遗失。在希腊神话中,Niobe是Tantalus 之女,她的14个儿女全被Artemis和Apollo杀死,只因为她自夸可以和他们的母亲Leto相比拟,哭泣的Niobe被宙斯(Zeus)化成一块石头,据说仍然垂泪不已。

[28]译注:Apollonius of Tyre。Tyre是古代地中海东南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今在黎巴嫩境内。Apollonius据说是Tyre的国王。

[29]译注:Augustus Caesar(63BC-14AD), Julius Caesar的侄孙,罗马的第一个皇帝(27BC-14AD)。

[30]译注:Diogenes Laertius,公元第三世纪希腊的传记作家。

[31]译注:Lucian(115-180AD以后),叙利亚出生的希腊讽刺作家和诡辩家。

[32]译注:Lactantius(245-325AD),北非出生的基督教神学家。

[33]译注:Marcus Atilius Regulus,公元前265年至256年的罗马执政官,于公元前255年,即第1次布匿战争(the Punic War)期间(264-241BC)为迦太基人所俘。当他被迦太基人派遣回罗马谈和时,反而主张战争,但信守他的承诺,返回迦太基,在那里,根据非常可疑的传说,他因为守信返回而被拷打折磨致死。

[34]译注:Marcus Porcius Cato Uticensis(65-46BC),罗马政治家、军人与斯多葛派哲学家。

[35]译注:Jean Fran ois Paul de Gondi, Cardinal de Retz(1614-1679),法国神学家。在本书第1篇第3章第2节,第3篇第6节,以及第6篇第2章第3节,曾经提过。

[36]译注:Seneca(4BC-AD65),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及悲剧作者。

[37]译注:Pliny the Younger(62-113AD),罗马政治家和作者。

[38]译注:即Marcus Aurelius(121-180AD),公元161-180 年的罗马皇帝,Antoninus 是他登基时自加的名号,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

[39]译注: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原本是尼禄(Nero,公元54至68年的罗马皇帝)和德米雄(Domitian,公元81至96年的罗马皇帝)的秘书义巴弗利蒂图斯(Epaphriditus)的奴隶,义巴弗利蒂图斯后来解放了这位未来的斯多葛学派大师。德米雄于公元89年把这位大师逐出罗马,爱比克泰德从此待在尼科波利斯直到老死。爱琴海中的盖尔若岛(今名Nisos)当时是罗马的一个流放罪犯的处所。

[40]译注:指前述的安东尼纳斯(Antoninus)。

[41]译注:所谓希克洛普斯城(the city of Cecrops)指雅典。

[42]译注: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诗人,以讽刺性的史诗The Dunciad(有人译为《笨伯记》或《群愚史诗》)闻名于世。此处之引文出自Pope 的Essay on Man 。参见本书第119页注③。

[43]译注:这部门是指每个人本人能力所及的范围而言。

[44]译注:Cleanthes(331-232BC),斯多葛学派的第二代首领(262-232BC)。

[45]译注:Chrysippus(280-207BC),斯多葛学派的第三代首领(233-207BC)。

[46]译注:拉丁文officia是英文office的字源,有职务、服务、帮助的意思。

[47]译注:拉丁文convenientia是英文convenience和convene的字源,有适切的服务或帮助的意思。

[48]译注:Cicero, De Officiis.

[49]译注:Marcus Brutus(85-42BC), Julius Caesar 最著名的刺客。

[50]译注:Samuel Clarke(1675-1729),参见第264页注②。

[51]译注:William Wollaston(1660-1724), Religion of Nature Delineated(1722)一书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