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论各种感情合宜的程度(第6/7页)

那些和蔼可亲的情感,即使在它们被认为失之过分时,也绝不会被人们投以厌恶的眼光。即使在友爱与仁慈的过错当中,也有令人觉得愉快的东西。心肠过于柔软仁慈的母亲,过于宽大放纵的父亲,过于慷慨与情义深重的朋友,有时候也许会因为他们的性情过于柔软,而被投以某种遗憾的眼光,然而,这种遗憾是一种当中掺杂着爱意的怜惜,他们绝不可能被什么人投以怨恨与憎恶的眼光,也不会被什么人瞧不起,除非是最残忍下流的人。我们总是带着关怀、带着同情与善意,责备他们过于放纵他们的爱恋。在极端仁慈的性格当中,有一种比什么都更惹人爱怜的无助感。这种性格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有丑陋下流或不愉快的成分。我们只是惋惜它不适合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不配拥有它,而且也因为被赋予它的人,必定因它而成为背信与忘恩负义者假意巴结玩弄的牺牲品,成为被数以千计的痛苦与烦恼不安所困的猎物,然而,在所有人类当中,就数他最不该感受到这些痛苦与烦恼不安,并且通常也就数他最没有能耐忍受这些痛苦与烦恼不安。怨恨与愤怒的情形就大不相同。某个人,如果过于激烈地倾向产生那些讨厌的感情,那他就会成为大家畏惧与憎恶的对象;我们会认为,这样的人,就像一只野兽那样,应该被驱逐出所有文明的社会。

第五节 论自爱的感情

除了前述那两类相反的情感,即和乐与不和乐的情感外,还有另外一类可以说介于它们之间的情感。它们绝不像和乐的感情有时候那么的令人觉得合宜优雅,但也绝不像不和乐的感情有时候那么的令人厌恶。悲伤与快乐,当它们的起因是我们自己个人的幸运或不幸运时,构成这第三类情感。即使极为过分,它们也绝不会像过分的愤怒那样令人不愉快,因为绝不会有相反的同情感促使我们去反对它们;而即使恰如其分,它们也绝不会像公正无私的博爱与慈善那样的令人愉快,因为绝不会有加倍的同情感促使我们去赞许它们。然而,在悲伤与快乐间,还是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差异,即:我们通常最倾向对小快乐与大悲伤产生同情感。一个由于意外的运气大转变而突然被擢升到远高于他从前所处的生命层次的人,大可放心相信,他最好的朋友们给予他的那些祝贺并非全都十分真诚。一个暴发户,即使有最伟大的优点或功劳,也通常是令人不愉快的,因为妒忌的感觉通常会阻止我们衷心附和或同情他的喜悦。如果他还有一些判断力的话,他一定会察觉到这一点,从而尽可能克制他的喜悦,尽可能压抑他的新处境自然会在他身上激起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而不是表现出一副因为交到好运而得意洋洋的样子;他装模作样地采取适合自己从前处境的朴素打扮,做出适合自己从前处境的谦逊行为;他加倍关心起他的老朋友们,并且努力显得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为低声下气、更为殷勤周到、更为柔顺有礼。而这也正是,在他目前的处境中,我们最赞许的那种行为,因为我们似乎期待,和我们同情他感到的幸福相比,他更应该多多同情我们因他的幸福而感到的妒忌与憎恶。然而,他很少会因为他的这一切努力而成功博得我们的赞许。我们怀疑他的谦卑缺乏真诚,而他则对刻意的谦卑拘束感到厌倦。所以,通常不需要多久时间,他就会把所有他的老朋友抛诸脑后,除了其中最卑鄙的一些人,后者也许会甘心屈就,成为仰赖他的附庸;而且他也不见得一定会交到什么新朋友;他的新交们,发现他居然和他们平起平坐时,觉得自尊受到羞辱的程度,绝不亚于他的旧交们因为他超越了他们而觉得自尊受到羞辱的程度;而他若真想为这两者所感到的羞辱赔罪,那他非得有最固执与最坚忍不拔的谦卑不可。但是,他通常很快就觉得厌倦,很快就会被旧交们的愠怒与疑神疑鬼的自尊以及新交们的傲慢轻蔑所激怒,而以轻忽的态度对待前者,以暴躁的脾气对待后者,直到他最后变成经常狂傲自大,以致失去众人的尊敬。如果人生幸福的主要部分,就像我所相信的那样,是来自于为人所爱的感觉,那么,意外的运气大好转就很少对幸福有什么帮助。最幸福的,是这样的人:他比较缓慢地逐步晋升到高贵的地位,在他每一次晋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前,大家便已盼望他占有那个位置很久了,因此,他的每一次晋升,绝不可能在他身上引起过度的喜悦,而且按理也不太可能在被他赶上的那些人身上引起什么猜忌,或在被他抛在后头的那些人身上引起什么嫉妒。

然而,对于来由比较不重要的小喜悦,人类却比较容易兴起同情感。在获得大成功时,得体的举止是保持谦卑。但是,在日常发生的所有生活小事情上,譬如,在昨晚和我们共度良宵的朋友们身上,在为我们安排的余兴节目上,在昨晚所说的话以及所做的消遣上,在此刻交谈中的所有小插曲上,以及在所有填补人生空虚的那些可有可无的小玩意儿上,我们再怎么夸张地表示心满意足,也不太可能失之过分。没有什么比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更显得优雅合宜了,这种心情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品味风趣上,是一种对所有日常发生的小事情都觉得趣味盎然的兴致。我们很容易对这种愉悦的心情产生同情感:它使我们内心兴起同一种喜悦,它使每一件琐事都同样以让具有这种幸运的兴致倾向的人觉得愉快的面相朝向我们。也就是因为如此,青春年少这个欢乐的人生季节,才会这么轻易吸引我们的喜欢。年轻丽人双眼中闪耀的喜悦倾向,似乎甚至使青春红润的脸颊更增光辉,这种喜悦的倾向,即使出现在一个性别相同的人身上,也会使老年人的心情变得比平常更为高兴。他们会暂时忘掉虚弱多病的身躯,纵情沉浸在他们从前愉快的念头与情绪中,这些念头与情绪,虽然他们久已生疏,但是,当这么多眼前的幸福又把它们召回到他们心中时,它们便像老相识那样盘踞在那里,他们一面为曾经和这些老相识分离而感到难过,一面因这长久分离的缘故而更加热情拥抱它们。

悲伤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小苦恼不会引起什么同情,但深沉的忧伤则会招致最大的同情。一个每次遇上不如意的小事情,心里就觉得不舒服的人;一个每当他的厨师或管家一有小小的过错,就会不愉快的人;一个对隆重高雅的礼貌仪式吹毛求疵的人,不管这仪式是做给他或是给其他任何人看的;一个和密友在午前相见时,如果密友没向他道声早安,他就见怪的人;一个当他在讲故事时,如果他的兄弟一直哼着歌,他就生气的人;一个在郊外度假遇上坏天气,或出外旅行遇上道路状况不佳,就会发脾气的人;一个待在城市里,会因为没有朋友做伴或所有大众娱乐都乏味无聊,而抱怨连连的人,这样的人,我敢说,即使他的生气或抱怨有那么一点道理,也很少会有什么人同情他。喜悦是一种愉快的感情,因此即使只有最轻微的原因,我们也乐于纵情沉湎于喜悦。所以,当我们没有因为妒忌而心怀偏见时,我们很容易对他人身上的喜悦兴起同情感。但是,悲伤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感情,因此即使遭逢不幸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内心也会自然而然抗拒与排斥它。我们或者会尽力完全不去怀想这种感情,或者在怀想到它时,就立刻尽力甩掉它。没错,我们对悲伤的厌恶,不见得总是会阻碍我们在自身遭逢一些鸡毛蒜皮的不幸时感到悲伤,但它经常会阻碍我们同情他人的悲伤,如果这悲伤是由同样微不足道的一些原因所引起的,因为从我们的同情感产生出来的情感,总是比较不像我们原始的情感那样的不可抗拒。此外,人类的心中有一种恶意,不仅会完全阻碍我们对他人的小小苦恼产生同情,甚至会使他人的小小苦恼多少变得有趣。所以,我们都以开玩笑为乐,以看到我们的同伴在处处被逼迫、被催促、被戏弄时所显现的小气恼为乐。最常见的那种教养良好的人,会掩饰任何意外的小事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而被塑造得比较彻底适合社会生活的那些人,则会自动把所有这种小事故,想成是自然女神的小玩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他们不这样想,他们的朋友也会这样想。一个认真生活在这世界上,学会了习惯从他人的角度看待牵涉到他自己的每一件事的人,他这样的习惯,会使那些微不足道的不幸,对他来说,变成如同他的朋友们所想的那样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