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炼》创作笔记(第6/6页)

院长稍稍谈到了自己的妻子,他这样做的时候应该极其迟疑。他为提起这样谦卑的回忆感到难为情。

女佣卡特琳显然与关于童年的叙述中提到的那些女佣相呼应。

然而这些都不应该说出来。泽农本人不会费心去作这些比较。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我们看见一个人物在生活中与一些人交往,但要避免必然让他回忆起同样这些人。这里显然有一种技巧,可以说是一个窍门,用来表现人物的不同侧面,呈现任何人生都具有的几乎无法穷尽的丰富性。然而也有一种内在的真实:记忆会在有意无意间有所遗漏,扔掉那些不是最根本的东西。无论维维安还是雅奈特·弗贡尼埃,都不应该再次提起她们的名字。

在技巧上无法做到充分描写与一个人物对应的所有人,然而这是任何人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我去掉了穆斯塔法这个人物,因为我们一下子又会回到与埃里克王子相关的那些段落同样的节奏。

细节的虚构。圣血节的仪式行列:这个细节只是为了说明在酒馆里吃饭的人为何要靠窗坐(塞维利亚回忆的影响);但是这次游行发生在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之后,这件事最终决定了小说结尾的进程。

另一方面,这个细节引出了瓦隆卫队士兵充当人墙的细节,还有院长步行走完仪式行列后感到疲惫的细节。最后,在此提到的圣血成为某种象征,象征流淌的鲜血。

描绘深渊里的焦虑异乎寻常地困难,这种焦虑不是情感上的,而是形而上学的。大部分读者也许以为这里没有什么好担忧的。然而,这也是部分地发生在帕斯卡身上的情况,大部分读者关注的是感情充沛的《耶稣的秘密》,或者是迎合他们好争辩精神的说理部分。但是人们谈起帕斯卡的“深渊”时,仿佛他的房间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洞。几乎从未有人触及主旨。

另一个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表现内心的眼光而不是理智的观念,读者不要以为这是倒退而不是进步,尤其在法国,理智的观念高高在上,排斥几乎任何其他形式的思想。内心的眼光是缓慢的,几乎静止不动的,它会令有些人感到扫兴,这些人以为智力是某种快速的东西,甚至不惜以肤浅为代价。只有纪德,在《人间食粮》里触及到了某种非常深刻的东西,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也许他自己以为只是一个悖论:“智者是无缘无故感动的人。”要有勇气描绘一个沉浸于凝视微不足道事物的人物,这种凝视是神圣的,令人筋疲力尽;描绘一个人的头脑多么缓慢地,不可逆转地察觉到事物的奇异之处。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1.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于1987年12月17日在美国缅因州荒山岛去世。​
  2. ✑加拿大学者,参与整理了尤瑟纳尔的部分遗著。​
  3. ✑关于《苦炼》的成书过程,详见本书“作者按语”的开头部分。这里要补充的是收入《死神驾辕》的三篇作品后来的变化:第一篇《仿丢勒》是后来的《苦炼》(1968)的雏形;第二篇《仿格里科》稍加改动后成为《安娜,姐姐……》(1981);第三篇题为《仿伦勃朗》,作者后来几乎全部重写,仅保留了原来人物的名字和某些情节,成为《默默无闻的人》(1982)以及《一个美好的早晨》(1982)。​
  4. ✑《默默无闻的人》的主人公。​
  5. ✑原文为拉丁文。​
  6. ✑《安娜,姐姐……》的女主人公。​
  7. ✑布鲁日的一处名胜,原为贵族府邸,今为博物馆。​
  8. ✑曼特罗(mantra)是一个梵语词,意为“真言,咒语”。​
  9. ✑原文为拉丁文。​
  10. ✑原文为拉丁文,参见本书第一章末尾。​
  11. ✑原文为拉丁文,参见本书最后一章开头部分。​
  12. ✑《死神驾辕》里的人物,多年后成为《默默无闻的人》(1982)的主人公。——原注​
  13. ✑尤瑟纳尔在美国缅因州荒山岛上的住所。​
  14. ✑摩尔(Mohr)这个名字与法语里“死亡”(mort)一词谐音。​
  15. ✑指格雷斯·弗里克(Grace Frick,1903-1979),她是尤瑟纳尔的伴侣和主要的英译者。​
  16. ✑苏尔维琪是易卜生的诗剧《皮尔·金特》中的人物,她耐心等待浪迹天涯的皮尔·金特归来。格里格为这部诗剧谱曲,《苏尔维琪之歌》是这部组曲中最有名的片段之一。​
  17. ✑爱德蒙·雅鲁(Edmond Jaloux,1878-1949),法国作家,也是上世纪20-40年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
  18. ✑《阿历克西》是尤瑟纳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929年出版。​
  19. ✑普罗蒂娜是哈德良的前任图拉真的皇后,与哈德良情谊甚笃。​
  20. ✑鲍布(Baubo)是出现在埃莱夫西斯秘仪行列中的淫荡的老妇人。——原注​
  21. ✑阿普列乌斯(约124-约170),罗马哲学家,作家,著有多种修辞学和哲学著作,其中以《变形记》(又名《金驴记》)最为著名。​
  22. ✑吉贝尔(约721-815),穆斯林炼金术士,原名Jâbir ibn Hayyân,吉贝尔(Geber)是他拉丁化后的名字。​
  23. ✑但泽农回忆她们的时候,终于想起了她们的名字(伊洛娜和卡希尔达·佩雷兹),作者也一样。——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