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皮匠街(第6/6页)

博杰·纳拉亚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们会丧失信心。我们几乎要放弃等待了。我们已经喝了一个星期的西北风。”

那个农民打扮的人用搭在肩膀上的又长又薄的毛巾擦了擦脸,就像演员逐渐进入角色一样,他说:“我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是灰狗。我们牺牲了一些人。但上头没有忘记你们。我把钱给你们带来了,还有指示。”

博杰·纳拉亚问:“多少钱?”

“五百卢比。”

“我们到城里去谈吧。现在我们三个外来的人躲在这样一间小屋子里,已经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了。这可是很危险的。”

农民打扮的人说:“我必须得打听呀。也许是我说错话了。所以他们起了疑心。”

博杰·纳拉亚说:“大概你是想说点儿俏皮话吧。”

他和新来的人在前面走。他们三个进了威利喝咖啡吃米糕的那个宾馆。侍者的制服已经脏了不少。

博杰·纳拉亚对威利说:“领导层很欣赏你。你参加革命没多久,他们就已经想让你做信使了。”

威利问:“信使是干什么的?”

“信使会来往于各地之间传递信息,传达上级指示。他不参加战斗,也不了解全局,但他很重要。他可能也参与其他工作,那要看战局如何。他可能会从甲地运送武器到乙地。对于一名优秀的信使来说,最关键的是他待在任何地方都不突兀。他绝对不能引人注目。而威利,你就是这样的。你有没有观察过街上?我观察过,看有没有便衣警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辨认出哪些人不是这条街上的人。即便是训练有素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暴露。有二十种可能让自己暴露。可威利无论在哪儿,都像是在家里。即使在制糖厂堆甘蔗渣的院子里,他也仿佛在自己家里似的。”

威利说:“我这辈子一直在做这么一件事:在哪儿都找不到家,只是看起来像在家里。”


  1. [13]路德亚·吉卜林(1865-1936),英国作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19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