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第2/2页)

姚大人只记得多,却是数不出来:“看着多,但牛马都瘦,听说是冬天大雪,草料不足,往回搬人时有许多冻毙的,往回行军时也杀了些牛羊吃肉……”

惭愧,因为草原上养的牛不是耕牛,没有不许宰杀的禁令,他们也跟着吃了不少。草原的羊肉又嫩又香,绝无膻气,牛肉炖得软烂入味,回忆起来都令人口舌生津。

姚大人吃着汉中的筵席,忆起草原的羊肉,对比之下更觉得凉城那回吃到的格外鲜美。

这羊肉虽不在名士“清馋”佳品的名单上,但姚大人也是位老饕,讲起羊肉就如同品味佳文妙句,点评得字字精妙。说得周王都不禁心向往之,叹了一声:“果然是佳品,中原不见这等羊肉。”

不过如今朝廷的意思,是不打算划给那些牧民草场,让他们在草原上纵横放牧,这羊肉再好,只怕也难得吃上了。

宋时见周王似乎有些想吃,又怕麻烦他人,不肯说个“要”字,不禁暗暗心疼——他从前当小领导时,员工让他请客他都大方地掏钱请,如今这嫡亲的妹夫想吃个草原羊肉还能不让孩子吃上了?

吃!必须吃!

草原人民都内附了,还怕没有小肥羊么!草原上最好搞的产业不就是畜牧业和后续的深加工吗?就是朝廷不给牧民划草场散养牛羊,让他们搞舍养也行啊!

正好杨大人找他要水泥预制板建房,就多运些过去,把牛羊圈也建起来。再配两台膨化机,让牛羊吃干草、鲜草外再搭些膨化的淀粉、蛋白质饲料,牛羊吃的营养均衡才容易长肉。

养出的牛就可卖到各地当耕牛,草原小肥羊先运来几只给周王解馋,他们小两口冬天没事也可以炖个羊肉、涮个锅子,补补身体。剩下的就留着剃羊毛、挤羊奶、卖羊肉:剃下的羊毛就地建厂纺纱,然后或捻线、或做毡片、地毯;再开个食品厂,专门加工各种奶制品,也先供给他们周王和汉中官府……

对了,还能做成罐头,供给齐王军里当军粮。

他这想法也不全是私心,反倒可算是两便之策:虽然舍养牛羊比散养更累,用的劳力也多,可这部牧民初降,朝廷还不放心他们,正要多给他们安排些事,把他们安安分圈在凉城。而对牧民们来说,养牲口总比跨行搞矿业容易,想必多养一阵子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