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2页)

宋时回头看了看学霸们,不出意料地看到了他们嘴炮蓄势欲发,憋得下巴都抽搐了。他赶紧应付完这位,又去采访来自惠安县的王先生,好在王先生是个肯用工夫的学子,他问的是:“朱子言先知后行,又说说要去人欲便需要做居敬克己的工夫,可我现在还没能穷尽天理人欲的学问,该何时入手克己?”

嗯……这个先知后行的说法,就好比修真小说里讲必须先领悟什么是道才能开始修道。可按升级流的规矩,都得修到飞升才算领悟大道,那不悟道就不能修道了吗?

显然不对啊。难怪朱子学后来被王圣人的“知行合一”碾压了,从实干角度就是不如人家的容易理解、容易下手。

他安慰了一句:“君可细思昨日方提学讲‘知行’的说法,并非知至而后才能行,而是稍有所知即可行,再以行来促知。”

你又不是什么都不懂,会到哪儿干到哪儿,在实践中学习嘛!

王君老老实实琢磨去了,宋时也走到最后一位幸运嘉宾,泉州林先生面前,温声采访:“前面三位嘉宾之言林兄都已听见,不知林兄所欲问者为何事,可与他们当中哪位有重合?”

林先生摇摇头,一双执着又明亮的眼睛直视着他道:“并无。我只是觉得人心中总有私欲,此欲最难除尽,想问如何绝弃人欲。”

这个要求太高了,一般抑制住就行,就是朱子自己还纳小尼姑作妾呢,不是也没能灭绝得了人欲么。

幸好他只是个主持人,既不是答题嘉宾也不是评委老师,这些问题自然有别人来答,他就控制一下答题方向和时长就行。

他向林先生点了点头,转身对那四位嘉宾说:“既然四道题目都已经提出来了,便请四位贤兄各选一题作答。毕竟待会儿还有十一道题要作答,又要请桓先生点评,下午三位老先生也会来此讲评题目,故而各位贤兄须答得简洁些。”

四位贤士应喏,赶紧凑向中间商议着谁答哪道题。宋时潇洒地退回座位,撩起下摆坐了到空位上,含笑请桓凌点评这四道题的题眼在何处,哪里最难讲,给嘉宾提供思路。

主持人面前的小几只够摆一壶清茶、两个茶盏,连纸笔都搁不下。这么小的小几后面隐着两副椅子,椅边几乎都是并在一起的,他坐下时腿稍微往那边靠一下就能碰着师兄的腿,隔着衣服也觉得滚热灼人。

有肌肉的人新陈代谢真好,体温这么高。

他下意识收腿,桓凌那条腿也立刻收了回去,但坐的地方窄,两人稍微放松点,膝盖、手臂等处就又贴上。

宋时不禁抹了抹胳膊,想往旁边避让,却又怕身子挪到桌外,叫人看见他坐得不够端庄,不像个主持人,只好忍着热度,压着气声抱怨:“也不知谁摆的椅子,还不如按着堂上几案在中间、椅子摆两边的摆法呢。我往这儿一坐就觉得师兄你身上滚烫滚烫的,你呢?我过来是不是也带了一片热风过来?”

桓凌坐得端端正正,垂眸看了一眼他被衣袖紧紧勒出线条的胳膊和晒得有些发红的手背,神色不异,也同样压着嗓子说了句:“不热。”

这点热风怎么及得上他的心热。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题目都在明儒学案里,因为时间太晚就不列具体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