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5章 看到这根鞭子了么(第2/3页)

“再等等吧。”

季铭不说了。

心痒难耐。

他们入场的时候,在影院昏暗的光线里头,季铭能够看见前几排观众眼里的光,那是激动,那是心绪的波澜——不是因为看见了明星,而是因为刚刚的电影。

他的心,整个就沉下去了。

“郭导,迎接美好的时刻吧。”

郭导看看他,深吸一口气——连一个“但愿”都不会说,真是废柴。季铭本身是不能主观诱导许愿的,但他客观上说出一些话,类似这种“迎接……”的句式,假如对方加一句“但愿如此”,很可能将就许愿成功了。

啧。

带不动,幸好你自己能飞。

站定之后,掌声如雷,汹涌澎湃,仿佛钱塘大潮涌来,让人甚至想要往后躲一躲——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时刻。

很快进入到交流环节。

有一个女纸问季铭,一嘴儿记者腔,季铭怀疑是不是片方安排的:“在之前宣传的时候,吴金老师说过,做《流浪地球》其实是‘不成功便成仁’,‘成了就是英雄,死了就是烈士’,那在电影上映第一天,刚才也有很多观众赞美了这部电影,你现在有成为英雄的感觉了么?这个问题问季铭老师和吴金老师。”

“我是顺带的。”吴金老师刚才回答了问题,这会儿一指季铭:“是问你的。”

季铭也是服了:“明明是您的名言,怎么是我的呢?那我就先抛砖引玉啊,咱们吴老板太重量级了,放后面压阵。呃,必须说,我没有吴老板那么野马一般的烈性子,首先我一直相信《流浪地球》会得到认可,因为它是一部好的科幻大片,大家会喜欢它,我在之前的很多采访也都说过。那如果确实是生不逢时,没有那么成功,我也不觉得自己会成为烈士,我还是会去做下一部电影,也不至于会被赶出影坛,所以我觉得吴老板的话,是一种决心,就是我们来做了,就是破釜沉舟,做到最好,跟电影的主题是一致的。”

“对的,季铭说得很好,比我说得好,就是这个意思。”

哈哈哈。

您还挺幽默。

“各位老师好,”一个妹子站起来:“季铭老师,您演过三部电影,《药神》《遇仙降》还有《流浪地球》,这三个角色,您认为哪一个更符合你自己?”

“我觉得都不像。”

这话不是季铭说的,是吴老板说的。

“《药神》那个,我也看到了花絮,那个角色没有季铭本人骚气。”

噗。

季铭无奈地摊了摊手。

“然后《遇仙降》我是好好看过的,看过几遍呢后来,那个里面的角色没有季铭本人滑头。然后咱们片子里的角色,没有季铭这么天才。刘启,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然后大家都知道,季铭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不需要成长的。”

什么玩意儿啊。

“我自己认为,《药神》那个跟我完全不一样,因为我是早睡早起不出去玩儿的那种乖孩子,哈哈,所以当时都是问了一些朋友才演得出来。《遇仙降》呢其实是最像我的,因为我也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儿,傻白甜那种,在吴金老师这种洞庭湖的老麻雀面前,根本不够看。然后咱们《流浪地球》里的刘启,他是个在局势和个人想法里摇摆的人,然后在很多契机的推动下,将两者合二为一了,将使命感和个人追求放在了一起,那我自己其实也是希望,如果有一天我自己成功了,那么也是因为我们的电影事业成功了。

我一成功,结果某些人啊——”

哦~~~

下面开始起哄。

“某些教授啊——”

哦!!起哄声变大,甚至开始大笑。

“不要就得了癌症了,那不太好,还是要一起变好。”

鞭尸啊,这就是鞭尸啊。

观众们觉得今天这张票,买的好值得。后面的采访也是妙处横生,郭导回答拍摄的时候,说季铭“他大概一个月吧,我就发现他混进了后勤群,然后放饭啊,有暖身汤啊什么的,头一个他就得到通知,跑的最快。每天不拍戏不等戏的时候,就看见他蹲在不知道哪一块,跟工作人员瞎侃,还是一起腹诽我,被我抓到过一次。”

龚戈尔说“最早我们邀请季铭的时候,觉得他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特别正气,然后又灵泛,两种气质都有,而且完全不用担心演技。就忐忑地邀请他来工作室看一看,结果最后他硬是被我们拉着开了一个剧本研讨会,说的我差点怀疑这本子是不是改过100稿了,怎么还有这么多不足,那会儿就觉得啊,一定要请到他来演。”

吴金特不讲究,说“我还他讨教了怎么演,他是表演老师嘛,所以剧组好多人都跟他学习。”

捧的不讲道理了。

也算是他们对近期季铭遭受的风波,一个集中的集体的撑他——你说季铭是流量,我偏偏说他接地气,满剧组的基层人员他都熟悉,剧本他做了很大贡献,而且还兼任剧组的表演指导,怎么着?这样的人成功,会败坏行业?疯了吧你,更年期吧,还没绝经呢?

继续鞭尸。

那位记者已经开始拟标题了:“《流浪地球》剧组全员撑季铭,称其对电影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其实鞭尸的情况,在《流浪地球》的整个上映过程中,都存在着。

哪怕今天只是第一天,但随着大年初一夜晚的到来,《流浪地球》单日票房超过2亿,票房占比达19%,和《外星人》一道,成为唯二的票房占比超过排片占比的电影,其余《飞驰》和《新喜》的票房占比,均比排片占比要低。

显而易见,明天的排片安排,《流浪地球》将抛掉《新喜》,逼近《飞驰》,开始改写春节档的格局。

票吧,或者贴吧的模式,简直是为了鞭尸而存在的。

正在《流浪地球》高奏凯歌,当初的满屏黑帖已经消失无踪的时候,突然,一个骨骼清奇的小可爱出现在了首页上。

“赌《流浪地球》不会超过5亿,中国还拍不出好的科幻电影。”

这还得了。

“你是不是疯了大哥?现在已经三亿多了,你再看看口碑,明天只会更多不会更少,还5亿,15亿都大有可能。”

“又一个票盲。”

“哎哎哎,坟贴,都四个月了,谁挖出来的,太狠了吧。”

“我最喜欢坟贴了,楼主还在么?看到我的小尾巴了么?”——他的小尾巴:每挖一座坟,埋死未亡人。

然后被挖出来的坟贴就开始多了。

“郭帆放话非常有信心拍出中国自己的科幻大片,我放话郭帆放狗屁!”

“《地球》碰《地球》,两个一日游。”——这说的是毕江西那部《地球最后的夜晚》和《流浪地球》,因为名字撞了,当时也是被很多人拿来黑《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