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第2/2页)

事情慢慢便成了那样。

唐慎闭上眼,他耳边是王溱轻缓温和的声音。

忽然,苏温允的话从他脑中闪过。

因为王子丰有龙阳之好!

这话轰然在唐慎的耳中炸开。

那一日在幽州府衙,苏温允被他说服了,以为是自己误会了王溱。可唐慎的心里却埋下了一粒种子。这种子生根发芽,如今他摸着自己的脸颊,感到掌心下的皮肤在滚滚发烫,烫得他不能自已,可他胸膛中那震颤的心脏,却又澎湃着令他无法理解的思绪。

“王子丰……”开口时,是沙哑的声音。

这一遭,唐慎正借着酒劲胡思乱想着,他真的看不懂王子丰其人。

而另一遭,王溱来到书房。他的衣衫上沾了唐慎的酒气,于是他换了件白色锦袍,少了几丝官场的世俗气,多了几分世家公子的气度。进了书房后,王溱瞧到来人,他并未惊讶,而是道:“查得如何了。”

“回公子的话,小的回金陵数月,确实查出了一些事。”

“那便一一说来。”

不错,这人就是几个月前王溱特意派去金陵府的仆从。

金陵府本就是琅琊王氏的大本营,金陵府的风吹草动,只要王溱想知道,就没有查不到的。不过五年前梁诵在金陵活动时,做得足够隐蔽,所以王溱也是废了番功夫才查出真相。听到仆从说出查明的真相,王溱久坐在椅子上,蓦然平静,一言不发。

仆从说完后,又道:“还有一事。”

王溱久久不言。

仆从抬起头:“大公子?”他下意识地喊出了王溱在琅琊王氏的排行。

王溱回过神,问道:“何事?”

仆从恭敬道:“前几日小的正要离开金陵,凑巧在街上碰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唐公子的家仆姚三。小的曾经在唐公子身边见过这姚三,就多长了个心眼,花了几天时间查了查这姚三到金陵府是做什么的。”这仆从自小跟着王溱,为王溱办事,有些事不用王溱说,他就能办得妥妥帖帖,颇得王溱心意,否则他也不会被派去金陵。

仆从道:“那姚三去金陵府,是为了查一个名为崔晓的飞骑尉。小的多查了一些,发现这崔晓十分贪财,似乎被人弹劾,早在半个月前就离了金陵府,上盛京去了。”

王溱顿觉不对:“你说他半个月前就来了盛京?”

“是,小的是用了王氏的关系,直接在金陵府衙打听到的。”

王溱起身在书房中走了两步,他停下脚步,回身问道:“那姚三可曾看见你?”

“不曾的,再说姚三并不认识小的。”

王溱长叹一声:“我知晓了,你下去吧。”

“是。”

次日清晨,唐慎装作真的喝醉的样子,十分愧疚地对王溱说:“昨夜我喝多了,不知道做了什么,醒来后就发现在客房了。我从未喝多过,也不知醉后是什么模样。没有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冒犯师兄吧?”

王溱本来没把昨晚的事放在心上,他真以为唐慎是喝醉了。谁料唐慎这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话说出口,他忽然起了疑心。他认真看了唐慎一会儿,笑道:“未曾。”

唐慎松了口气:“那就好。”

唐慎走后,王溱唤来小厮,询问唐慎今早起床后的举止。只可惜仅仅凭借这点信息,他还无法揣测到唐慎是否有装醉。

王溱不以为意,他轻快地笑道:“若是装醉,倒也不错。”

王溱开始着手在盛京城中调查崔晓其人,另一边,下了早朝,赵辅将三个皇子喊到垂拱殿。

龙涎香沁着寂静的垂拱殿,赵辅翻了翻桌上的折子,道:“朕即位三十一年,子嗣不丰,如今也只剩下你们了。这几日你们在朝中也办了点差事,太后的冥寿你们办得极好,朕十分满意。朕昨夜想了想,总是将你们栓在朕的身边,似乎也不是好事。即日起,你们便离开盛京,做些真正的事罢!”

三个皇子齐齐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