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3页)

徐赞诧异,笑问:“为什么说我不急着赚钱?”

“因为你有钱,你名下有很多资产。”

“你们调查我?”徐赞语气中的笑意消失了。

“肯定会调查的。不过,我以前就知道你不缺钱。”

“哦?”

“这几年我在国外的金融公司工作,前年我去雅州出差——参加一个科创会议,我注意到几家发展得不错的公司,想和他们合作,就和他们深谈了一下,结果发现你是他们共同的投资人。”

徐赞笑了下:“这么巧吗。”

大二退学后,徐赞离开明城去了雅州。

刚去时,他一穷二白,又要吃饭又要还债,需要找一个能赚快钱的活儿,正好他懂一项高新技术:电脑网络,就被人拉去了做灰色生意。

当时他年纪小,刚经历重大打击,对生活失望透顶,对世界满腔愤恨,觉得怎样都无所谓,所以就毫不挣扎地坠进了社会大染缸的深处。

他做过盗版网站,组织过网络刷单,也搞过各种网络咨询。

有一次差点把人忽悠去中亚地区买油田,那是几亿的大单子。

——这个单子没做成是好事,要不等过几年后,人家发现油田质量不行,找人来套他麻袋还是小事,把他剁碎喂狗都有可能。

那几年,最赚钱时,钱就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看起来永远不会断。

很多同行就一直开着水龙头,不舍得关,最后就把自己淹死了。

徐赞今天还能好端端地坐在这里,主要是他运气好,收手收得早,其次是因为他胆大心细,能准确判断什么生意能接什么生意不能接,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招惹。

例如,项往也曾是他的客户,但他在聊天时发现项往家有人从政,就果断地放弃了从他身上薅羊毛。

至于投资方面,其实徐赞当初在雅州投资了很多小公司,但是商场残酷,幸存下来的公司不多,做大的只有三家,这三家公司都发展得很不错——其中一家正在准备赴美上市,不出意外的话,上市后应该能给徐赞带来非常喜人的回报。

“你是前年去雅州出差的?可惜那时我已经回明城了。你这几年在国外怎样?”徐赞问。

蓝天然卖掉公司出国大约是三年半前的事,徐赞现在这家公司创立还不满三年,两人一出一进相差七八个月,所以没机会在业内碰面。

直到现在。

蓝天然略显迟疑,徐赞几乎以为他又要问自己“你具体是问我哪方面怎样”,但是没有,这次他直接回答:“还不错。”

然后就没了。

徐赞笑问:“你和别人也这么聊天吗?”

蓝天然摇头:“我准备了一套固定答案。”

徐赞:“……”

听对方的意思,似乎自己还享受了特殊待遇?

徐赞看入蓝天然眼中,什么也没看到。

果然是错觉吧。

少年时期的蓝天然不擅与人沟通,沉默似水,但毕竟年纪小,偶尔还是会泛起磕磕绊绊的小浪花。

现在就不一样了,整个人看上去如同静水深流,只余表面上的波澜不惊,看不到底下是否暗藏激流。

“既然你不看好这次收购,那你为什么还要参与进来?”徐赞把话题导向正事。

“我刚才说了,我看好你们公司。你们公司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恒盛有钱有资源,可以帮助你们发展得更好。”

这意思是:谈不成收购,还可以谈投资。

徐赞笑道:“你是说,你能帮我们找到适合的盈利方式?”

上次蓝天然送他回家时,就提到过盈利的问题,原来是在为今天做铺垫。

“是的。”蓝天然道,“恒盛旗下有视频、购物、旅游等平台,这些都是你们需要的资源。国内类似‘行者’这样的软件有很多,但都没能做大,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资源支持。”

徐赞看着蓝天然:“你和以前不一样了。”

蓝天然愣了,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徐赞笑道:“你现在都会还价了。”

蓝天然刚才说“行者”这样的软件有很多,这是“贬损压价”的策略。

徐赞提起往事:“我们高中时上户外课程,作物价调查,要自己去市场上买东西,你完全不会还价的,人家要多少你给多少。”

蓝天然闻言露出了一点笑容,他的眼神飘到空中,回忆道:“那是高二上学期的一个活动。”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全班同学像放假了一样开心,大家被分成几个大组,大组又被分成小组,大家热热闹闹地去完成各自的任务。

蓝天然被落下了,一个人拿着一张单子在集市里买东西。

徐赞路过:“你买错了。”

“嗯?”

徐赞指给蓝天然看:“去换吧。”

“哦。”蓝天然应了,但是不动。

徐赞怀疑他无法向人家摊主开口说要退换货,便说:“走吧,我们一起。”

蓝天然迟疑:“我们不是一组的。”

“那有什么关系?”

“嗯。”

有徐赞在,事情就变得很容易了,也变得好玩起来了。

以至于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轻松愉快。

徐赞笑道:“时间过得真快。”

他说起以前的事,其实是为了打断蓝天然的说话节奏。

目的达到了,他便话音一转,接下了谈话主导权:“每个行业中都充斥着无数竞争者,类似软件是不止我们在做,但我们是在各方面都做得最好的,在你们之前,已经有不少人联系过我们。”

说完自己公司,他又说起恒盛的情况:“恒盛是做得很大,但时代在发展,每天都有新东西出来,你们要想维持现在的地位,就要不停地接受新事物,不断地完善产业链。”

蓝天然微微点头:“现在是互联网社会,只有开放共存、平等协作,才能构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商业生态系统。我们非常欢迎你们的加入。”

徐赞笑了笑,你说得好听,实际上:“是你们的商业生态系统,你们是要把我们当螺丝钉用。”

“不,生态圈中的任何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双方能合作,达成的是互利共赢。”

蓝天然的谈判风格很稳,一派惯于把控大局的从容气度。

和他相比,徐赞的风格就非常随意了,或者说他喜欢出其不意,像刚才,他突然提起高中往事,像现在,他突然拿起杯子,伸到对面碰了下蓝天然的杯子:“说得好。”

蓝天然不太会处理这种互动——也就是说他又被徐赞打断了节奏,他迟疑一下,拿起杯子喝了口水。

两人你来我往地聊着,虽立场不同,但大家点到为止,并不过度争执,所以他们聊得很愉快,可以说,这是一场双赢的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