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页)

研究大多数都是无法做出满意成果的,只要能够推进科研进步,哪怕最初的想法荒诞无稽,尝试去做一做又有什么要紧。

于是,人工视觉神经实验项目的资料,开放给沈明洲浏览。

在查看了近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后,沈明洲止不住感叹人类视觉的复杂与神奇,视网膜和人眼接收到的信息是二维的,经过大脑的处理之后,才能产生三维的感知。

等到耿教授跟沈明洲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沈明洲想了想,说道:“我打算先研究眼镜解决老花眼的问题。”

耿教授也是一个彻底的老花眼受困者。

这种人体机能不可逆的老化现象,只有配上老花镜才能解决。

换成自己手下的学生,耿教授肯定直接叫换课题了。

花上一百来块都能配的老花镜,何必进行复杂麻烦的研究?

但是面对沈明洲,他顿时犹豫起来,“你是打算把智能眼镜,做出自动调焦的效果?”

沈明洲摇了摇头,“不止是自动调焦,它必须成为眼睛的辅助窗口,获取视觉信息,传导到大脑视觉,最终反馈在镜片上,实现外界与大脑的双向传导。”

耿教授思考着沈明洲提出的视觉传输处理过程,忽然说道:“你想做的智能眼镜,不就是另一种非植入式脑机接口吗?!”

脑机接口一直是未来科学研究的热门方向。

从植入式到非植入式,已经有了大量的应用,最为成功的一款商用型设备,类似一块戴在头上的环,可以进行假肢操控。

沈明洲要做智能眼镜与人体接触点是固定在鼻梁、耳朵,即使贴近皮肤,也与大量脑机接口接触头颅的方式截然不同。

耿教授难得露出诧异的神情。

他做了小半辈子的视觉神经研究,还没有考虑过进入脑机接口方向。

毕竟,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然而,沈明洲手握各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令他产生了说不定能成功的念头。

耿教授心里突突的跳,总觉得沈明洲要做的智能眼镜,会成为不得了的划时代产物。

像全息手机,像万物系统,成为人们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新习惯。

实验立项迅速,教授们的各种研究,省科大都举双手支持。

更何况,耿教授实验室里有沈明洲,他们批得更快了。

外界还在不着边际的讨论沈明洲去帮耿教授做视觉神经研究。

连英才就收到了准确的消息。

自家师弟被导师放假,送去了视觉神经实验室,而且还要研究脑机接口?!

“老师,怎么师弟不在我们光量子实验室做脑机接口啊!”

在他眼里,沈明洲做什么成什么,这不是明摆着导师把实验室成绩往外送吗?

伏光耀倒是不紧不慢,丝毫不急,“研究方向不一样,他如果做出来脑机接口,我们再来联合研究脑机接口对光量子项目的帮助就行了。”

连英才心里对师弟的实力无限膨胀。

他怎么觉得,等沈明洲做出脑机接口来,那必定直接进入脑机时代,根本不需要联合研究光量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