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成长(第4/5页)

然而在德伯格追求她的期间,她倒是交了个朋友——彼得·梅特兰。彼得比他妹妹们大几岁,当了兵,派驻在海外多年,如今返回英国服役一段时期。他回来时正好碰上埃莉·梅特兰订婚,西莉亚和珍妮特当伴娘。直到婚礼时,西莉亚才跟彼得重逢。

彼得高大黝黑,很怕羞,却以懒洋洋的愉快态度掩饰了这种羞怯。梅特兰一家人差不多都是这样,脾气很好,喜欢交朋友,容易相处。他们从不为任何人或任何事而赶时间。要是没赶上火车,嗯,反正过些时候还有下一班。要是赶不及回家吃中饭,嗯,他们想大概家里会有人留些东西给他们吃吧。他们既没有野心也没有旺盛精力,彼得可说是集他们家人特点于一身的范例。从来没人见过彼得赶时间。“一百年后一切还是相同的”是他的口头禅。

埃莉的婚礼完全就是梅特兰家务事的典型。大块头的梅特兰太太是个迷糊、好脾气的人,向来是睡到中午才起床,经常忘了命佣人备饭。婚礼那天早上的大事就是“要让老妈穿上婚礼服装”。由于老妈不喜欢试衣服,结果到那天穿上灰白缎子礼服时,才发现紧得很不舒服。新娘子围着她忙得团团转,结果是当机立断靠一把剪刀把衣服变舒服,再靠一枝兰花遮住修改处。西莉亚那天很早就去了他们家准备帮忙,不用说,有好一会工夫看起来埃莉大概那天嫁不成了。都已经到了她本该做最后补妆的阶段时,她却还穿着衬裙优哉地在修脚趾甲。

“我本来想昨天晚上做完这件事的,”她解释说,“可是不知怎地我就像是没空。”

“车子已经来了,埃莉。”

“来了吗?噢!好吧!最好找人打个电话给汤姆,说我会晚半小时到。”

“可怜的小汤姆,”她若有所思地说,“他真是个可爱的小家伙。我可不愿让他在教堂里干着急,以为我改变主意了。”

埃莉长得很高,将近六英尺,而新郎才五英尺五英寸高,而且就像埃莉所形容的:“非常快活的可爱小家伙,又善解人意。”

等到好不容易终于引导埃莉到了打扮的最后阶段,西莉亚逛到了花园里,彼得·梅特兰上尉正在花园里悠然抽着烟斗,一点也不在乎他妹妹的慢吞吞。

“汤姆是很明理的人,”他说,“知道她是个怎么样的人,不会指望她准时的。”

他跟西莉亚讲话时有点害羞,不过通常情况就是这样,两个害羞的人碰到一起时,很快就发现跟对方聊天容易得多。

“想来你大概发现我们这家人很有毛病吧?”彼得说。

“你们好像不太有时间观念。”西莉亚哈哈笑说。

“嗯,干嘛要把人生花在赶时间上呢?慢慢来,让自己过得开心。”

“这样做真的能走出个结果吗?”

“能有什么结果好走出的?人生来来去去都差不多的。”

彼得放假回家的时候,通常都回绝掉一切邀约。他说他讨厌“去对女人装哈巴狗”。他不跳舞,但会跟男人或他妹妹们打网球或高尔夫球。婚礼过后,他好像把西莉亚当成了自己妹妹,常常和她以及珍妮特一起玩。而求婚遭西莉亚拒绝的拉尔夫也逐渐恢复过来,开始受到珍妮特吸引,于是三人行就变成了四人行。最后就分开成了两对——珍妮特和拉尔夫,西莉亚和彼得。

彼得常教西莉亚打高尔夫。

“提醒你,我们千万别赶着打,只打几洞就好,慢慢来。要是太热的话,就坐下来抽一斗烟。”

这程序很适合西莉亚,她对赛事很没“眼光”,这点很让她泄气,遗憾程度仅次于她的“没身材”。彼得却让她感到这点无所谓。

“你又不要成为专业球员或者专攻锦标的人。你只是想从中得到点乐趣,就是这样而已。”

彼得自己则是对各种赛事都精通,天生就有运动细胞,要不是他生性懒惰,大可以样样都名列前茅的。但就像他所说,情愿把比赛当作游戏。“干嘛要把这事变成正经事呢?”

他跟西莉亚的母亲相处得非常好,她喜欢梅特兰一家人,而彼得则是她最喜欢的一个,喜欢他懒洋洋的亲和力,讨人喜欢的态度,以及真正善解人意的性格。

“你不用担心西莉亚,”有一次他提议跟西莉亚一起去骑马时说道,“我会照顾她的。我真的会好好照顾她的。”

米丽娅姆懂得他是什么意思,她感到彼得是个靠得住的人。

彼得对西莉亚和少校之间的情况略有所知,很含糊婉转地给她忠告。

“西莉亚,像你这样的小姐,应该嫁个有点‘银两’的人。你是那种需要照顾的人。我倒不是说你该去嫁个可恶的有钱犹太小子,不是这意思,而是个喜欢运动等等的,且能照顾你的体面人。”

彼得放完假回部队去了,他的部队驻扎在奥尔德肖特[2],西莉亚非常想念他。她写信给他,他也写给她。很轻松的家常聊天信,就跟他讲话差不多。

等到德伯格终于肯接受拒婚,西莉亚却觉得颇怅然若失。抵挡他的追求攻势所花的精神,比她自己想象的要多。最后一次真的分手后,她又怀疑自己是否会后悔……说不定,她其实是比自己所想的在乎他。她想念他的情书、礼物以及不断的追求攻势。

她也搞不懂母亲的态度。米丽娅姆是放下心来,还是感到失望呢?有时她觉得是前者,有时又觉得是后者;事实上,她想的“虽不中,亦不远矣”。

米丽娅姆第一个感受是放下心来。她从来都没真正喜欢过德伯格,也一直都不太信赖他,虽然她从来都无法确切指出是哪一点不值得信赖。无疑他对西莉亚是很专一,他的过去也没有什么不像话的地方,事实上,米丽娅姆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观念是:拈花惹草过的男人更有可能成为比较好的丈夫。

最让她担心的反倒是自己的健康状况。从前隔很久才会发一次心脏病,现在发作的频率多了。从医生们支吾又婉转的说词中,她得出的结论是:尽管她有可能很长命,但也同样有猝死的机会。到那时,西莉亚怎么办呢?钱剩得这么少,少到只有米丽娅姆知道。

这么少……这么一点点……钱。

J.L. 评

如今我们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要是只剩这么少钱,干嘛不让西莉亚去学一技之长呢?”

但我认为,米丽娅姆想都没想过这点。我想她是个很热心接受新想法和新观念的人,但我不认为她有过上述想法。就算有的话,我觉得她心里也没有准备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