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区的尸体(第3/3页)

“这回可有戏唱了。”

藤中还是第一次听到从发现了宪一尸体的水域里还发现了另外一副潜水镜,而且一直被保存着。作为搜查资料所得到的这份绝密情报,或许就会成为镝木体制的致命伤。

如果这副潜水镜和海上人家那副潜水镜出自同一厂家、而且是同一型号,并且能够在上面检验出大健组成员指纹的话,就可以将拘捕的矛头指向大健组了。

保存下来的那副潜水镜上是否留下了指纹虽然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只要能在海上人家提供的潜水镜上查出指纹来,也同样可以成为有力的证据。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证据。藤中兴奋得浑身颤抖起来。

安井提供的潜水镜被秘密地送到福原警察署刑事一科为人刚正不阿的警官岸田手中。

岸田憎恨镝木体制,是反对镝木体制的少数派人士之一。他能够勇敢地反抗那些用金钱购买权力和市政的执牛耳者。敢于直面变新闻媒体为御用工具、甚至企图操纵警察机构和检察机构的镝木体制。

事隔不久,岸田和武富取得了联系。

“社长,有好戏看了。”

“是不是查出了大健组成员的指纹?”

“不是,不过这个指纹更为重要。”

“是谁的指纹呢?”

“是名原的。”

“名原?”

“从当天遗忘在海上人家的大健组成员的潜水镜上检验出了名原的指纹。以前,名原曾经违反过交通规则。虽然不太严重,但他的指纹已经被保留在警察署内。那天和宪一同行的名原曾经触摸过暴力团带去的那副潜水镜。名原为什么会接触到那副潜水镜呢?我们可以逼迫他提供情况,要求他说明原因。大健组成员的资料也都准备齐全了。这样一来,当天在海上人家休息过的四个人以及撞倒摩托车对藤中滥施暴行的一伙人也会被查个水落石出。如果能够得到名原的口供的话,就可以一举追究出事件核心的内幕了。

在这之前呢,福原新报就大张旗鼓地宣传它一番吧!福原警察署再怎么腐败,也无法继续袖手旁观了。”岸田竭尽全力控制着自己的感情说道。

这一期福原新报以“福原新报记者原因不明的溺死事件、令人大吃一惊的事实已经浮出水面”为题的报道刊登了整整一大版面。

特刊号发售后,福原警察署决定传唤名原。

“敝刊对X年前7月29日溺死于弓滨海水浴场的本报记者武富宪一的死因始终抱有难以释怀的疑念,遂独自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调查。此次,发现了与死因有关的令人怀疑的物品。

现已查实:当天在海滨浴场海上人家休息的大健组成员A、B、C、D四人所携带的潜水镜与发现敝刊记者的尸体时在同一水域内发现的潜水镜属于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

不仅如此,还从大健组一伙人遗忘在海上人家的潜水镜上发现了大口房地产用地科科长名原友男的指纹。名原当天曾与敝刊溺死记者搭伴前往该海滨浴场。

这些事实令我们对敝刊记者的死因产生了极大的怀疑。遗忘了潜水镜的大健组成员辩解说潜水镜是用于拍摄海底景致的。可是,当天他们既没有带去照相机,也丝毫没有进行摄影的迹象。事故发生时,名原不过是个无业游民而已。而事件发生后不久,他却摇身一变成了大口房地产公司最为走红的部门用地科的科长,如今正福星高照。”

藤中以如此笔锋详尽地表现了福原新报对武富宪一原因不明的溺死事件所持有的怀疑态度。

虽然在报道里没有明挑大健组成员的名字和海上人家经营者的姓名,但是,从报道的笔调上已经可以看出,福原新报早已掌握了这些人员的姓名。

福原警察署内虽然存在着“福原新报的报道只是缘于猜测而已,即便从大健组成员遗忘的潜水镜上检验出了名原的指纹,也不能证明其与溺死者的死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这样一种意见,但毕竟与溺死者同行的伙伴的指纹出现在了暴力团带去的潜水镜上,这一事实已足够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最终还是采纳了岸田的意见,决定传讯当事人,听取对方的口供。

正像岸田所预见的那样,出现了福原警察署跟着福原新报跑的局面。

于是,福原警察署做出了要求名原亲自到警察署做供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