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最后的神话时代(第2/28页)

就在万叶十岁那年夏天,她看见了在空中飞翔的男子。

那名男子并不年轻了。事后万叶想。或许该说看起来还年轻,但也可能是个中年人。毕竟对一个十岁小女孩来说,二十岁和四十岁的男人并没有多大差别。当时万叶只觉得这个男子一脸寂寞的样子。他穿着枯叶色的衣服,个子不高,五官似当地人扁平苍白,细长的眼睛只有一只。因为他只睁着左眼,紧闭的右眼看起来表面平滑,似乎已和周围的皮肤合而一体。

男子的身影隐约浮现在夕阳染成的淡粉红色天空中。

他动着薄唇,低声说着什么。

「阿……万……!」

这一定是幻象,万叶心想。事发这天,一直学不会认字的万叶放学后独自走在路上,由于容貌异于常人。书又念不好,因此一直交不到什么朋友。她快步走在村里的小路,长达腰际的黑发随风飘着,正打算抄近路走上斜坡时,男子突然就出现在她眼前。

男子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般。脸朝下地漂浮在浅粉红色的天空中,他展开双臂,一动也不动,直直盯着正下方的万叶。过了一会儿,他突地向后,越退越远,终至消失不见,彷佛被吸进了天空之中。万叶想叫他等一等,终究还是没有开口。她知道刚才看到的也是未来的影像,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那个独眼男子确实是浮在半空中的。而要到未来的某一天。她才会知道男子飞翔的理由。自从那个黄昏后,万叶第一次自觉自己看得见未来,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万里眼万叶。她也知道总有一天将会结识这个出现在幻象中的神秘独眼男子。

这段奇妙的际遇。或许可说是万叶的初恋。那之后秋去冬来,就连春天到访时,万叶心里都还在想着这个谜样的男子,她特男子命名为「独眼龙」。每到黄昏,万叶都会来到山坡。遥望着远方,希望能再次见到他。只不过男子没再出现过,一直要到十年后,万叶心里的「独眼龙」先生才变成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男子,出现在她面前。

如万叶预视的,这个男子「在空中飞」,又是更久之后的故事了。

当时鸟取县红绿村中有两户大户人家,当地人惯称「上红」和「下黑」。「上红」就是我的老家赤朽叶家,是故事的舞台,也就是我外婆嫁入,后来我生长的那个家。

赤朽叶家在很久之前——久到连家里人都无从考据的时候——就已经来到这个中国山脉山麓下的村庄,甚至有人说,红绿村就是因为赤朽叶家的祖先在此建造了风箱炼铁坊而形成的,赤朽叶家的祖先从朝鲜半岛渡海而来,漂流到这个狭小岛国的沿岸,之后在碑野川上游盛产优质铁沙的土地上定居,凭借着制铁的技术,家族日趋繁荣。

风箱炼铁术的日文发音为「TATARA」,听说是古朝鲜语中「再加热」的意思,也有人说是出自古梵文中「热」的意思。制铁技术在远古时期——远古到无法想象的程度——从印度经由中国江南,传到朝鲜半岛南部,再流传至日本列岛。赤朽叶家族开设的风箱炼铁坊一直是使用木风箱和原始的炼墟,直到黑船来航(注1),才引进了西方的炼铁技术。炼铁业和战争的关系密不可分。日本进入军国主义时代后,不但炼铁技术提升了,也导入德国制造、高耸入云的黑色熔铁炉,盖起大型工厂。和明治时期的九州岛岛岛八幡制铁厂、近代神户的川崎制铁等转型为半国营现代化企业的大制铁厂一样。被称为「上红」的赤朽叶制铁逐年拓展公司规模,为村里迎来了近代的繁荣。

一些还记得当年荣景的长辈们说,战后赤朽叶制铁的声势空前。在山阴地方的灰蒙天空下。可见宛如黑色摩天楼、象檄近代化的熔铁炉,铁浆像龙口喷出的火焰,无数只铁梳齿般的烟囱冉冉排放黑烟。熔铁炉流出的铁桨像火红的瀑布,机械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有如野兽的咆哮,红透的火焰映照着工人们额头上的油污和汗水。这些景象今日都已不复见。出生在现代的我,看到的是随着时代变化已经停摆的工厂,只见铁锈斑斑,像灰暗的巨大废墟。荒废的一座死城。

当时,赤朽叶制铁拆掉了传统的炼铁坊,摇身一变为熔铁炉直达天际的大工厂。战后山阴地方的年轻人莫不向往在此谋一份工作。

制铁厂的工人薪水优渥,工作勤奋,闲暇时则尽情享受生命。厂里固定每年春天招募员工,由于限制体重不能过轻,年轻人纷纷吃麻薯增重。当年春天还被戏称是「吃麻薯的季节」。而且,身穿黄绿色制服的工人们能分配到包括两间三坪大房间和一个小后院的宿舍。平日那些丈夫在制铁厂工作,作妻子的打理家务,放假时就外出打打牙祭或是观赏表演;对战后的日本百姓来说,这可是理想中的生活。

注1:十九世纪日本实施锁国政策,阻隔一切外来文化及经济活动。直到一八五二年美国海军率领四艘军舰到江户湾口,以武力威胁幕府开国,由于这些军舰船身都是黑色,日人将此事件称做「黑船来航」。

收养万叶的夫妻也是这些夫妇里的一对。

他们就住在削山辟建而成的宿舍里,整片宿舍区像摆放日本离偶的座台般,呈阶梯状排列;中央则是一条陡峭的大路,连结山上与山下的交通,马路右侧有十五栋,左侧则有二十五楝宿舍整齐排列着。住得越低,身分越低,同样是工人,本地人住上坡,外地来的则被分配到下坡;再住上走,可以看见几户制铁厂的管理阶层——所谓的白领阶级——居住的大宅院;大路的顶端,就是历史悠久的赤朽叶家族红色大宅。

这栋红色大宅有大半掩盖在山林及土堆之中,彷佛被巨人之掌压入柔软的地面般,微微倾斜地座落在山头。屋顶上耀眼的红瓦片和红褐色的大门相互辉映。每到夏天。赤朽叶家便会敞开大厅,视力绝佳的万叶站在坡道往上看时,甚至看得见绘制在拉门上的日本海,以及畅游其中栩栩如生的红色鲷鱼群。赤朽叶大宅处处都用红色装点,以一种暗沉、有如腐烂红叶般的红,营造出宏伟的王者气派,俯瞰着君临红绿村。

山下是现世,越往上越接近天堂。山下永远弥漫着黑烟及油污,空气脏得甚至无法在后院晾衣服,山上的天空却总是湛蓝。对山下的村民来说,赤朽叶家的大门就像一扇通往天堂的红色大门。赤朽叶家的分房负责制铁厂的管运,在山坡中段盖起较小的宅院,房子一如本家的红色风格;至于大房的人,一般人无缘见到,只偶尔看见黑色的进口轿车飞快呼啸而过,但车窗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就连视力极佳的万叶也不曾看过赤朽叶大房的成员,他们简直就像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