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迷宫案 第九章(第2/2页)

狄公命书办将管家供词念读一遍,管家确认笔录无误,在供单上画了押。

狄公遣走管家,问丁禕道:“丁秀才,你此后又作得何事?”

丁秀才见问,有些局促不安,欲言又止。

狄公疾首蹙额,提高嗓门说道:“回本县问话!”

丁秀才勉强答道:“老爷,非是小生不答,怎奈这闺阃中事,实难于张口。老爷定要追问,小生只得以实相告。小生向家父请了晚安,径直回到内宅上房,不期拙荆却撒娇放泼,与小生吵闹一场,进而不让小生上床将息。她责怪小生寿宴上对她缺少尊重,让她在众女眷面前出乖露丑。小生宴会后已十分疲乏,又思女流之辈头发长见识短,与她争论无益,更念家父大庆刚过,若闹得全家不宁,非但冲了喜气,也有违孝道二字,故也未认真回敬于她。趁侍婢为她解带宽衣之时,小生坐在床边喝了一盅浓茶。尔后,拙荆又唤头痛,命一婢女为她捶背捏肩。半个时辰过后,终于风平浪静,各自安息。”

(阃:读‘捆’,妇女居住的地方。)

狄公将案卷卷起,从容道:“丁秀才,此案与吴峰有何关联,本县实查不出证据。”

丁秀才一听着了慌,忙叫道:“青天大老爷,家父死得凄苦,身为人子,这杀父之仇,岂能不报!务求老爷开恩格外,对凶身动刑拷问,这杀人之罪,何愁他不招!”

狄公未言可否,只宣称初审完结,起身默默走日前院,打轿回衙。丁秀才站立轿旁,稽首长揖,送别县主。

回得县衙,狄公径直去了大牢,牢头口禀钱牟仍昏迷不醒。狄公闻言,即命遣人去请大夫来行诊治,务使钱牟苏醒过来。吩咐完毕,与陶甘和洪参军一同回到内衙书斋。

狄公于书案后坐定,从衣袖中取出那杀人的物,放于书案之上。一侍役进来,献上一壶热茶。三人各喝一盅。狄公慢捋美髯,开言道:“这件命案非同一般,且不说作案动机及凶身何人无法知晓,就是眼下这两道难题又如何解答?第一,那书斋与外界隔绝,惟一的房门又是紧闭闩死的,凶手如何能够进出?第二,这把凶刀既小又奇,又如何刺进死者咽喉?”

洪参军大为不解,只是摇头。陶甘两眼盯着利刃,一只手捻弄一阵左颊上的三根黡毛,慢言慢语道:“老爷,一时间我曾以为解开了此谜。昔年我浪迹岭南各州县时,听人讲过不少有关深山老林生番野人的故事,据说他们惯用长竿吹管行猎。我寻思这小小管状短把匕首乃从此类吹管中射出也未可知,故推测凶手有可能从外面通过风道将它射向目标。但后来我却发现此凶刀刺进受害者喉部的角度与我的这一设想全然不符,除非凶手早先坐等书案之下,方能刺中现在这个部位。再者,我见书斋后墙对面尚有一堵无窗高墙,谁也无法在那里架起云梯。”

狄公从容呷口香茗,略思片刻,乃遣:“我也以为施用吹管之论难以立足,但你道此匕首并非是由人直接刺入受害者喉部,我亦有此同感,这匕首把儿小得连孩童的小手都无法拿住。还有,这匕首的形状也非同寻常,它中间凹了进去,与其说是把匕首,倒不如说它是把弧口小凿。至于此利器如何施用,鉴于勘查刚刚开始,我连猜也不打算去猜它。陶甘,你去以木片照实物为我仿制一把。不过,你须万分小心,天晓得这刀尖上涂了何种剧毒!”

洪参军说道:“老爷,依我愚见,此命案有何背景,也是我们须深入勘查的题目。我们不妨将吴峰传至县衙问话,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狄公点头道:“此言正合我意,不过我想微行去他下处访他一访。深入嫌疑犯自身的环境之中,听其言,观其行,乃我一贯主张。洪参军,我们说去就去,你陪我前去走一遭。”

狄公刚欲起身,不期牢头偏撞进了内衙。

“老爷,大夫给钱牟用了一帖虎狼之剂,倒是将他灌醒了过来,不过,照现在的情形看,他恐是活不长了。”

狄公闻言急随牢头而去,洪参军与陶甘紧跟在后。

钱牟四肢挺直躺在狱中木床之上,双目紧闭,直喘粗气,一块冷水毛巾敷于额前。

狄公见此情景,明白钱牟就要气绝,俯身急问道:“钱牟,杀害潘县令为谁人所为?”

钱牟两眼慢慢睁开,见了狄公,立时射出怒火,只见他嘴唇微动,却说不出话来。最后,他竭尽全身力气,才从牙缝中模糊迸出一个字来,随即声音又听不见了。

突然,钱牟巨大的身躯抽搐起来,又是蹬腿,又是伸臂,少顷,便躺着不动了,一双眼睛仍睁着凝视上方。

钱牟终于一命呜呼:在他,死不瞑目,在人,死有余辜。

洪参军道:“他刚说了个‘你’字就说不下去了。”

狄公直起身子,点头道:“我也听他讲了个‘你’字,只可惜他没将我们急要追查的凶犯名姓讲出来就一命归阴了!”说罢,低头看着僵尸,心中叫苦不迭,喟然长叹道:

“潘县令为谁所害,我们永远也查不出来了!”

狄公连连摇头,默默走回内衙书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