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2/3页)

自主限制出口,摧毁了无数正在扩大生产规模的纺织品企业,美国的经济和失业问题,被毫不留情地转嫁到了日本企业身上。作为一个外交人员,这一段历史在三桥眼里毫无疑问是一道丑陋的伤疤。他没有想到50年后的今天,这段耻辱会以这种方式在他面前重现。可是三桥深知,对于美国向来强硬又无理的要求,不要说他这样一个小小的外交官了,就连内阁也无法轻易说不。

“泰勒先生为什么要把这件事拜托给我呢?”他说道:“找经产省的人谈不是更直接吗?”

“据我了解,三桥先生与现任经产省大臣佐野先生的关系不错。”泰勒暗示道。

三桥没有立刻否认。泰勒随即说道:“对于三桥先生的帮助,副国务卿会亲自道谢的。”

刚才还在体内翻滚的愤怒的热浪,瞬间被浇灭了,三桥动摇了起来。内心的天平上,一边是理想主义的热情一边是功利主义的现实,一时间他竟不知道如何权衡。他没有立即答复泰勒,只说需要时间考虑。但是潜意识里他知道,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几个月之后,趁新年假期回国拜访的三桥,见到了当时的经产省大臣佐野太郎。正如泰勒所说,三桥与佐野的关系非常密切。佐野与三桥的母亲曾是高中同学,后来与三桥家一直走得很近,三桥贤治出生的时候,他更是将三桥认为义子。只是这一段关系,在永田町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佐野家在港区内一幢可以看到东京湾的幽静别墅中。因为是新年的关系,前来拜访的各个省厅的车辆络绎不绝。三桥站在二楼的书房往下看了看,说道:“实在是抱歉,在您这么忙的时候来打扰您。”

“你在说些什么啊,”佐野挥了挥手说道:“那些不过是每年的例行公事,根本不用理会。”

“大臣,关于之前我提过的那件事……”三桥走回到沙发边,坐下后说道。

“贤治,你真是给我出了一道大难题啊。”佐野说道,却也没有责怪三桥的意思。

“正如我之前说的,经产省只需要调整一下企业补贴计划,把原来准备给轻工业产品的补贴额降低,就可以达到目的。并不需要真的直接限制出口。”

“我明白你的意思,现在如此的不景气,永田町也没有哪个人会愚蠢到去限制出口。”佐野叹了口气:“但是调整补贴计划,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不是说办就能办到的。”

“但是国内的轻工业,早已经成熟到不需要任何政府补贴了啊。”

“这个不是成熟不成熟的问题,而是牵扯到的利益问题。”佐野说道:“所以我说你还太年轻。”

“大臣,内阁最近不是在鼓励高端钢材产品的开发吗?比起轻工业,那一块应该更需要财政扶持吧。”

“主要是现在省内反对的声音很大,”佐野没有直接回答三桥的话,他继续说道:“我并不是不支持你的主张。”

“是那位叫做谷协俊介的事务次官吗?”三桥说道:“我知道大臣您一直很看好他。”

“贤治,这件事我再考虑考虑。”佐野说道。

对于三桥贤治来说,那是唯一的一次,他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外交人员的道德动摇了。而那唯一的一次动摇,却最终为他换来了大使的头衔。一年后也就是平成十七年56,三桥贤治被外务省任命为驻美大使。而日本出口美国的化妆品,在那之后始终保持在不到美国进口总量百分之五的水平。这件事让三桥在经产省内落下了相当坏的名声,对他颇有微词的人不在少数,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谷协俊介。三桥贤治并不是内心毫无愧疚,但是他知道,如果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一次,他依旧会选择自己的仕途。他不知道的是,同样事情居然真的再次发生,并且就在两年之后。

平成十九年57,三桥在一次使馆的晚宴上结识了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水名集团前总裁的儿子水名晓人。对于水名集团的各种传言,在永田町早已人尽皆知。自从20世纪80年代水名集团与通商产业省交恶,十几年以来,内阁中只有财务省,始终是水名集团坚实的后盾。

关于这位前总裁的儿子,三桥不是没有了解。八年前,当水名浩司在飞机事故中遇难,水名晓人只有十三岁。作为水名浩司与再婚妻子的孩子,水名晓人继承了百分之五十的水名集团的股份。虽然为了交遗产税,信托人替水名晓人卖掉了几乎一半的股份,在之后的董事会重组中,新总裁水名裕司,也就是水名晓人的叔叔,又掌握了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水名晓人凭借手中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还是成为了这个上市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水名晓人十八岁来美国留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系。一年前,二十岁的水名晓人正式继承了属于他的股份,虽然还没有毕业,却已经在水名集团美国分公司担任职务了。在那次晚宴上,水名晓人主动提出,希望能够跟三桥谈一谈。三桥同意了,当然,他同意的对象,并不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而是他身后百分之二十五的,日本最大电子企业的股份。

“我听说您现在已经在水名的北美总部工作了,真是了不起啊。”第二天,水名晓人准时来到三桥贤治的办公室。两个人寒暄一阵之后,三桥贤治恭维道。

“哪里,”水名晓人苦笑:“现在水名在美国完全是疲于应战啊。”

“何以见得?”

“三桥大使您一定很清楚,进入平成以后,水名电子在美国市场上就完全丧失了价格优势。能够支撑到现在,靠的也就是设计上的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优势。”

“您谦虚了,据我了解,水名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在外国品牌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啊。”

三桥没有说话,水名集团在昭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58利用日本反垄断法“但是却几乎没有效益。”水名晓人说道:“特别是千禧年之后,美国商务部将所有水名产品的反倾销税,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即使我们的生产成本再低,也承担不起这样的压力啊。”

的漏洞和内阁的大力扶植,垄断了日本的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之后又通过大幅提高国内的售价,得以不计成本地倾销和占领美国市场。这一局面在平成年代之后,因为日本国内反垄断法立法的加强,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范围内对倾销行为的制裁逐渐升温,而宣告终结。

三桥其实很清楚,美国人的所谓“反倾销税”,并不是只有当某一样进口商品,真的是在以低于国内销售价格倾销美国市场的时候才会被征收的。美国商务部用来计算“国内价格”的那一套繁杂又让人无力反驳的公式,常常导致那些以正常合理价格出口的商品,同样被征收反倾销税。这里面究竟有多少经济考量,又有多少贸易保护主义考量,可能连美国人自己都难以解释清楚吧。千禧年之后的水名集团,无疑就是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只是现在的内阁,绝对不可能因为水名要缴纳美国反倾销税,而再为水名电子提供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