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真相 EMZ的由来(第2/2页)

理惠子一脸不屑,这么大的飞机,只能装五个人,你们造的是什么东西?

“你也去?”肖克问安德鲁。

“你需要我的帮助,日本政府的准入,以及与美国和日本联军取得联系。”安德鲁回答,“那么,我继续?”

肖克点头,安德鲁继续说EMZ的历史。

“公司的盈利资本,主要用于最高端的电子安全科研,你曾经得到的那个手持终端机就足以说明,而且公司的权威性也毋庸置疑。美国的NIST在许多标准定制上都是请公司做顾问的,RC20加密绝对是现在最先进的加密法,而公司创始元老们所提到的那些理念,如今也已运用到电子设备的方方面面。原本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直到七个月前,一位年轻人带着他的最新数学观点出现在ICM大会上。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非对称性非逻辑性模糊算法,在数学界里面似乎只是一个极小的毫不起眼的分支,但在电子信息处理与控制方面,那绝对是一颗重磅炸弹。他的那种算法巧妙地避开了那些著名科学家设定的条件,等于是从基础上颠覆了将数字0到9作为数学运算的根本,原本牢不可破的安全密匙出现了裂痕,而且不是某一种、某一分支、某一类,是全面,所有的与电子安全有关的产品,在他的理论下,都有裂痕可寻。

“很难想象吧,这个百年难得一见的数学天才,仅在他初中时就提出了这种观点和基本计算推演公式,此后的十余年,他只是不断地在完善和改进。当时他想在日本发表论文却被退稿,后来到了中国又投稿了几次,也都被退稿,只因没人能看懂。事实上这次ICM大会上也只有三个人看懂了他的那种理论,大会的主席,还有一位数学家,另一位就是公司的代表,公司一直是大会的最大赞助商。这件事情在公司引起了轩然大波,若是别的破绽还好说,若是理论的基础被人驳斥了,公司近百年的心血全都白费。

“公司内部分作了两派,一派认为这套理论华而不实,过于异想天开,只需在原有电子安全基础上加设几个限定条件就可以避免危机出现;另一派则认为有必要彻底改变安全基础的核心控制。双方各有各理,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在亚洲成立了两个实验组,分别就他们各自的观点展开试验,也就是说,一组打造最强的安全防御体系;一组则利用新理论开发出可以破解那种防御体系进行远程操控的仪器。

“为了加深对新理论的理解,想要破解防御的那一派将织元浩二请了过来,原本他对人工智能和电子安全也非常感兴趣,可惜在请他的时候态度有些强硬,这让双方的关系有点僵。后来约定,让他能随时与家人保持联系,让他在接受暗中保护的情况下能自由活动,他才答应参与试验。一个月前,实验有了结果,B组针对A组研发出的超级安全防御系统做出了攻击,在核心架构被颠覆的情况下,突破了A组设下的防护壁,从试验角度证实了,浩二的理论可适用于全世界的电子安全防护系统。我们有了第一台非对称非逻辑性计算破解器,这次试验保留下来的数据被称之为密匙一号。

“这一试验彻底摧毁了保守派的信心,它足以证明当今全世界的电控武器系统和电子产品系统都存在安全隐患,可以被人为远程操控和利用,虽说那些资深黑客也能做到类似的事情,但远没有密匙一号来得快捷和方便。而那些一直进行动态防御的军事重工基地,黑客就算组团破解也要大费周章,密匙一号却不需要,它能从根基上瓦解你的防御系统。如今,它的试验数据被封存在——终端数据库里面。

“试验结束的当天夜里,主持密匙一号构建系统的巴纳拜博士突发心脏病死亡,当时大家以为他太过激动,又连续加班作业造成了心脏病突发,并没有引起重视。可仅在一周后,B组参与研究的全体人员,在向总部转移的过程中飞机失事,全体罹难,组织这才察觉不对,有人打算对组织下手了。而且不难看出,是公司高层有人与外人联手干的。第一代怀着崇高理想的先驱科学家们,如今早已不在人世,组织高层大多是他们的徒子徒孙,也有外来的顶尖科学家,其中不乏有怀着个人目的的政治家阴谋家。

“组织马上进行应对,加强了安保力量,向各国政府寻求军事协助,展开合作,以技术换支援,没想到敌人的势力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强大,他们成功切断了组织与多个国家的对外外交工作,并且巧妙地利用了这次试验成果,夸大了它的效用,让所有与组织有接触的国家都觉得,谁首先完全掌握了密匙一号,就好比二战时谁先拥有了原子弹。

“他们先是蛰伏不动,让组织内部出现松懈和不同声音,说飞机失事和巴纳拜博士的死亡只是意外和偶然,然后动用他们在各国的潜伏力量,让多国同时向组织施压,要求公开密匙一号的核心算法和所有代码。然后暗中摸清组织分散在各国的秘密基地,同一时间在世界各地发动袭击,网络袭击与军事袭击同时展开。组织猝不及防,各个基地被分割开来,演变成现在的局面。

“密匙一号只剩下一个关键人物,那便是织元浩二,上次是因为拒绝前往美洲总部而逃过一劫,此后组织给他安排了重重防护,只是没想到敌人不知如何将他祖父病危的消息传到他的耳朵里,加上他以前就和组织有些隔阂,他执意要离开防卫森严的中国基地,结果武装保护他的特工在半路全部遇难,浩二被敌人绑走,接下来的事情,应该就是你遭遇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