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南希·德·玛瑞尼(第2/4页)

“她说你解救了林德伯格诱拐案中的人质。”南希·德·玛瑞尼说。

“嗅,是的。这件事被大家传得太五彩缤纷了。”

她的笑容充满了期望,眼睛像玻璃样闪闪发光,“你知道,这很有趣儿,这也是我爸爸搬到巴哈马定居的原因……”

“什么原因?”

“林德伯格诱拐案。”

“真的么?”

她有些悲痛地笑了,“噢,大家都说爸爸搬到巴哈马是为了逃避加拿大的重税,我想确有这方面的原因。可在林德伯格的孩子被拐后,爸爸收到了好几张恐吓的纸条,威胁说,如果爸爸不付钱的话,我就是下一个被拐的儿童。当时我们住在尼亚加拉大瀑布附近……全国流传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妈妈和爸爸和许多被拐儿童的家长是朋友。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我们的院外都有持枪的警卫在巡逻。我知道这不过是极短的一段时间,可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时代却被无处不在的持枪警卫占据着。”

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同情地点点头。

“可在拿骚,爸爸曾说过,即使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生活在那里,也可以在睡觉时夜不闭户……”

她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她从长袍的口袋里拿出纸巾擦眼泪。我站起来,走到她跟前,用手扶住了她的双肩。有好一会儿,她才点头表示自己好多了,做手势示意我坐下。我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上。

“德·玛瑞尼夫人——我很抱歉,我真的希望能帮你。”这是我的真心话,但我不能那么做:我非常想回到芝加哥。我不愿意到拿骚和那两个愚昧无知的警察纠缠不休。

“那你是拒绝了?”她再一次询问我,眼里那种不屈的神情让人震动。

“是的”

“这样的话,我就得和福斯克特联系了。”

“为什么?”

“嗯……你必须偿还我爸爸给你的那一万美元。”

“什么?”

“我想这才是你对我的最初了解,黑勒先生。”

“那是一张不用归还的支票……”

“你有凭据吗?”

“呢,没有,你怎么知道的?”

她温和地笑了,“我和爸爸的管家玛乔丽·布里斯托尔很要好,她保留着爸爸开给你的支票的存根。”

我什么也没说,心里不停地抱怨着。

“而且,”她兴高采烈地说,“在他的底账上,记录了这笔支出,还标出你要价一天三百美元。并且,爸爸还记下了你要求预付这笔钱。一天挣一万美元。仅仅一天,对吧,黑勒先生?”

我点了点头,“虽然这样,但我可以只要那三百美元。”

她耸了耸肩,“那也不错。可如果你把剩下的日子用工作填满,我会继续以同样的价格付你钱。我想这是你的工作领域内最高的薪金了吧。”

我叹了口气说:“你说的很对。”

“那,你什么时候回拿骚呢?”

她挫败了我。没想到,内森·黑勒这样的恶棍竟被一个十九岁的芭蕾舞女打得落花流水。

“今天下午就行。”我说。

“太好了!”她说着,把手伸进了长袍的口袋。

“这是你的住宿登记票……大英帝国殖民地旅馆为你准备了房间。”

我麻木地接过那张登记票。

她继续喝着橘子汁,骄傲而自信地望着窗外的高尔夫球场。

“德·玛瑞尼夫人……”

“叫我南希。”驰诚恳地笑着说。

“南希。你叫我内特好了。你是怎么知道警察把调查弄得一团糟的?是伯爵的津师黑格斯告诉你的吗?”

她摇了摇头,“我直接面对过那两个迈阿密警察。”

我眯起眼睛,看了看她,“贝克和麦尔岑?这怎么可能?”

“昨天他们坐飞机到了缅因州,不请自来,参加并扰乱了葬礼。”

他们扰乱了葬礼,而后,跟着南希和她妈妈到了后者的卧室。欧克斯夫人在这巨大不幸的冲击下,几乎崩溃了。他们选取了这个时机,告诉她们母女那些可怕的细节,而且,还说德·玛瑞尼已作为谋杀案的嫌疑犯被逮捕了。

她对我讲述这些的时候,十分生气,褐色的大眼睛泪水盈盈,表情中的愤慨甚至多于悲伤。

“用个相貌英俊,长着干枯头发的高个子……”

“那是贝克。”我说。

她点了点头,“贝克。他站在妈妈身边,告诉她,弗来迫从房子外的栅栏上拆下一根木棍,把爸爸打得不省人事……贝克甚至对这个动作进行了示范,在空中使劲地做出打人的姿势!”

“耶稣呀,那你母亲怎么看这件事?”

“她是个十分坚强的女人,可在这种巨大的打击下变得有些歇斯底里了。医生建议他们不要再说下去了,可妈妈却疯狂地尖叫着,让他们继续讲。”

“你当时怎么样了?”

她咬牙切齿地说:“这让我快发疯了,像魔鬼一样发疯了。”

“好姑娘,讲下去。”

她坚强地克制着,一滴眼泪从睫毛间滑落,“贝克说,弗来迪用喷雾枪往奄奄一息的爸爸身上喷杀虫剂,而后……又在他身上点了火,火灼痛了爸爸,唤醒了他的求生意识,可他只能在那恐怖的煎熬中挣扎。”

我的主呀!

“如果这是真的,”我说,“让你和你妈妈陷入那样的痛苦,贝克简直是个变态狂。”

她激动地摇了摇头,好像是想把那可怕的故事一同甩去.“他说的我一个字都不相信。我越来越愤怒。他真是一个冷血动物。”

“你说得对。而后,这两个婊子养的就让你清静了吗?”

“没有。贝克还有更阴险的一招:他说在爸爸的卧室里发现了弗来迪的四、五个指纹。”

我摇了摇头,“我必须诚实地跟你说,南希,这很糟糕,真的很糟。”

她沉重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陪审团常常青睐于指纹证据。”我说。

“可是祸不单行,”她皱着眉说,“另外一个侦探,那个带南方口音的胖子……”

“麦尔岑。”我说。

“麦尔岑?他说:‘别骗人了?指纹?’好像他第一次听说似的!”

我一下坐直了,“那,贝克怎么说?”

她耸了耸肩,“贝克只是对他‘嘘’了一声,他们就匆匆忙忙走了。”

我冷笑着说:“他们一起乘飞机从拿骚到那儿,又是合作伙伴,贝克怎么可能不把找到被告指纹这样大的事告诉麦尔岑呢?”

她看起来十分困惑,“这意味着什么呢?”

“呃,坏的一面是,他们在有意设计一个圈套。”继而,我笑了,“好的一面是,他们是一对不合格的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