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轮回(第2/2页)

“嗯。”邰伟想了想,“我能帮你做什么?”

方木刚要回答,会议室的门再次被推开,米楠穿着白大褂走了进来。

她一脸倦色,带着浓重的黑眼圈。看到邰伟,米楠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随后,她既没有寒暄,也没有安慰方木,而是直接把一张复印件递给方木。

“你看看这个。”

方木接过复印件扫了一眼,是一个足迹样本。他抬头看看米楠:“知道我的事儿了?”

“知道了。”

“那你怎么不问我过去的事情?”

“问了也没用,还不如做点什么。”米楠指指方木手中的足迹样本,“不过我只懂这个,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邰伟又笑起来,对方木说:“这姑娘很靠谱啊。”

物证室的值班民警在发现任川的手机接收到短信后,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专案组。技侦部门立刻锁定了短信发送的大致地点——和平区四维广场。警方赶到现场后,立刻对现场进行了细致搜索,最终,在广场东南角的一棵树下发现了一枚被遗弃的手机卡。经查,确由此号码向任川的手机发送短信无疑。刚刚从罗洋村返回C市的米楠,只睡了两个小时之后就被紧急调往现场。由于事发于凌晨,且发现手机卡的位置鲜有人员走动,在经过一番勘查后,米楠成功提取到足迹若干枚。其中,部分足迹相对清晰。经过近一天一夜的勘验之后,基本确定了发送短信者留下的足迹。

“就是这个。”

方木仔细查看着手里的足迹样本,这又是一个硫化成型胶底鞋的鞋印,而且,和前几起案件中提取到的足迹相比,这个鞋印不仅完整,且相对清晰。方木看看足迹各部分上标注的数据,抬头问米楠:“和第47中学杀人案提取到的足迹能做同一认定么?”

“基本可以。”米楠指点着足迹样本,“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数起杀人现场留下了那些档案编码,至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第47中学杀人案和大柳村爆炸案。

“还有别的足迹么?”方木急切地问道,“能分析出遗留足迹人的体貌特征和基本行走姿态么?”

“这正是我想要找你的原因。”米楠又把几张复印件摊开在桌面上,“如果从鞋印分析,这个人穿四十二码的鞋,身高在一米七四左右。步角较大,步宽狭窄,足底压力不均匀,轻重压明显,重压靠后且有点偏外,足迹边沿线不完整,还有挑痕和擦痕。”

“这是个瘦子?”邰伟突然插嘴,“还是个老年人?”

的确,上述特征都表现为一个瘦人应有的足迹形态,而且还伴有消极步态,亦即中老年人的行走特征。

“还不能完全肯定。”米楠摇摇头,“现场留下的足迹不多,难以判断这是不是本质步态。不过,我还是觉得奇怪。”

“怎么?”方木和邰伟同时问道。

“步长。”米楠指指一张复印件,“这个人在树下发送短信,随即抛弃手机卡之后,曾从泥地返回水泥甬路上。我找到了几组行走足迹。虽然有的足迹是残缺的,但是仍然可以量出步长——你不觉得,一个一米七四的男人,这种步长有点太短了么?”

方木想了想,又看看第一张足迹样本:“步宽狭窄……说明这家伙走路时晃得很厉害,而且步长很短;瘦子——如果他不是老年人的话,就是个很虚弱的人。”

可是,这明显和江亚的年龄及体貌特征不符。

“我不觉得他是江亚。”米楠平静地说道,“还记不记得我跟你提起过,犯罪现场曾有两个人先后出现,一个杀人,另一个写字。”

在米楠看来,手机短信不太可能是由江亚发送的,在大柳村爆炸案现场,他有大把时间和空间留下那一串简单的编码,没必要在案发几天后再以发送短信的方式向方木提出挑战。而且,在警方已对他产生高度怀疑的此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什么也不做。因为后续行为越多,暴露痕迹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发送短信的人似乎从没想过掩饰自己的足迹,这一点也与江亚仔细清理犯罪现场的习惯不符。

方木认同米楠的推测,换句话来说,真正和孙普有关联的人不是江亚,而是那个发送手机短信的人——一个身高一米七四左右,穿四十二码鞋的老年男性,或者一个虚弱的中青年男性。

“还有另一种可能。”米楠目光炯炯地看着方木,“一个女人。”

“女人?”方木吃了一惊,下意识地看向邰伟,后者也目瞪口呆地望着米楠,半天才喃喃说道:“你的意思是——一个女人在挑战方木?”

“对。”米楠拿起那几张足迹样本,“你瞧这里,相对于一个穿着四十二码的鞋的人,这个足迹的步长过短,而且步宽狭窄,步角变大,而且重压点后移,足迹边缘不完整,虚边多,前尖虚边更大,挑痕加重,而且擦痕很明显——这是很典型的小脚穿大鞋的特征。”

“那她具体的鞋码是多少?”

“不清楚,不过肯定在三十八码以下。”

“也有可能是一个小个子、小脚的男人穿大鞋。”邰伟皱皱眉头,“未必一定是女人。”

“当然有这种可能。”米楠面向方木,“那件案子距今已经有九年了,是吧?”

“是的。”方木下意识地答道,“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人一定非常恨你,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要想办法报复你。”米楠语气平静,“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是我很清楚,能把这么极端的情绪保持九年,并且丝毫不肯减轻的,只有一个女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