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石破惊天(第2/3页)

胡建设听闻杜少谦说到自己的名字,深埋的脑袋猛地抬了起来,他咬着牙凶恶地盯着杜少谦,显然,他的表情已然出卖了这桩事实,杜少谦的猜测并没有错。

杜少谦接着说道:“就在我们五人走进跃进旅馆之后,我想,张树海和李光明必然是无比惊讶的,他们惊讶的是,人数与之前约定的并不吻合,这意味着他们的准备也将出现偏差。但是,张树海并非庸人,几乎就在三言两语的对话间,便猜测出了事情的缘由;与此同时,李光明也在为即将发生的阴谋添枝加叶。而我们跟随陈婆走向吊脚楼期间,李桐并没有一并前往,这实际上是在吴先生计划之内的,因为他需要李桐去确认计划是否存在纰漏。而事后李桐担心我们对他有所怀疑,才故意用獭肝之事作掩饰,从而以此误导我们,让我们相信张树海不过就是想多赚些粮票的贪财之人而已。”我有些焦急:“那么后来呢?后来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我记得当初杜科长发现吴先生——不,是发现那具被割掉头颅的尸体时,现场只有四个人,在你撞开房门之后张树海和李光明等人才闻讯赶到的。而之前吴先生的房门明明是从里边封住的,那吴先生又是怎么出来的,尸体又是如何被替换进去的?倘若这些都是在我们睡觉之时,张树海和李光明配合他和李秘书来完成的,怎么会如此悄无声息?”杜少谦摆手道:“吴先生怎么会笨到那种地步?实际上,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从房间里走出来过!甚至李桐也从未踏出过房门一步!”“什么?吴先生没有走出过房间?”

我有些懵懂,“这……这怎么可能?杜科长,我可是瞧得清清楚楚,那房间里确实只有一具没有头颅的尸体,难道吴先生会隐身术不成?”“这便是纸人割头颅这个阴谋中最令人费解的部分!”杜少谦正言道,“现在,就让我一点一点地揭开它的秘密:首先,我们先说说房间的问题,按照事先制订好的计划,张树海在吊脚楼上备了三个房间,可是现在多了你和老崔,那么怎么办?——无论怎么办,都绝不允许再出现另外两个房间,甚至哪怕是一个,这是吴先生计划里的硬性规定,否则所有的准备将会毫无意义。这时候换作李光明出场了,他巧言令色以房屋年久失修为借口,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在接下来的房间分配上,按照惯例我只能与你和老崔同住。再接下来,我问了李光明两个问题——就是关于这座吊脚楼为什么同别的建筑方式不同以及为何没有安装电灯,李光明在面对我提出的问题时对答如流,巧妙地避过了我的这些质疑。但是,这些还不够,这份缜密的计划里还要解决的就是,如何不让我们三人在设定的时间内由房间里走出来。因为,这也是纸人割头颅中较为重要的部分,而李光明也在悄无声息的安排下将其化解了,那便是他推脱茅房离吊脚楼太过于遥远,雨天道路湿滑,解手不方便,所以才弄了只尿盆摆在门后——不知情的你和老崔当然会感激李光明想得周到,难道还会思量其他吗?”我突然觉得异常窒息:就连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小细节,居然都是经过吴先生事先安排过的,这个人简直是机关算尽,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们未曾发现的?

杜少谦突然面向吴先生,叹然道:“当这些并不起眼儿却至关重要的细节都被处理得完美无缺之后,纸人割头颅的把戏终于开始上演了!而且,我想,吴先生你在那段时间里一定暗自庆幸,那天所发生的一切实在要比你想象的还要完美太多,若不是獠牙剃刀端锡圭的突然出现,你几乎真的可以将我骗倒!”吴先生冷笑:“杜科长,我想问的是,是什么让你开始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杜少谦脱口而出:“夜光木!装着夜光木的素瓷罐子!你的这番计划匪夷所思,加之又有天助,如果不是那个素瓷罐子,我想我真的会被你天马行空的布置所骗倒。”我听着他们二人之间这些似懂非懂的只言片语,恨不得马上知晓答案,于是连忙插嘴道:“杜科长,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你能否说得再明白些?”

杜少谦有条不紊:“想要完成纸人割头颅的把戏,有些先决条件是不可或缺的,除去我以上所述,它还必须要在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时间以及运用特定的人才能够实施;倘若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样,那么,它都绝对不可能完成。我们这就来说说这特定的场景,它其实就是那座吊脚楼……而实际上,那并非一座普普通通、在南方各地随处可见的吊脚楼——当然喽,建造这座吊脚楼的人,也并非普通之人。邱明,还记得我在刚才的叙述中提到过,端望龄供职于大清内务府营造司这件事吗?事实上,端锡圭在营造之学上所展露的才华要远远超过他的父亲,而且,你还应该记起另外一个细节:端锡圭为此曾远赴海外求学以求精进。而实际上,我们在调查案件的整个过程中,端锡圭通过对我们的多番提点,已然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了他的所学,这些我们可以在下述诸例里找到答案:那双足以越过‘狗咬牙’砖墙的弹簧器物;那枚暗藏于安春香丛就近几乎以假乱真的诡雷;那台被动了手脚发出信号提醒陈连长的无线电发报机;经过改造后打在吴先生后心上的那颗子弹——它们赫然揭示了端锡圭的学以致用,这便是:机械制造!而只有拥有如此专业的知识,再加之他对营造之学的熟谙于胸,才最终让他建造出了这样一座鬼斧神工的吊脚楼!”“可是,这座吊脚楼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呀!”我辩解道:“再说,端锡圭建造它做啥用处呢?”“不!这座吊脚楼太过特别了!”

杜少谦的语气充斥着不可违逆,“而我之所以怀疑起它的非同寻常,是始于那天清晨吃过早饭之后,我对整座宅第的格局进行实地勘察时才发现的——还记得那天你就跟在我的身后边,我依次查看了拴马桩、围墙上的腰花装饰、房檐柱和滴水瓦以及宅门之下的枕石和房屋上的麒麟脊头,我发现它们在岁月的侵蚀下大都已显破败,一眼便能断定,这些东西是在相同的时期建筑而就的;但是那座吊脚楼却不尽然,种种迹象都表明,它的建筑时间要远远晚于整座宅第的建筑时间。另外就是,依照端锡圭对营造之事近乎吹毛求疵般严谨,那座吊脚楼的出现根本不符合这座宅第的格局,可是,它却实实在在立在当中了——那么,这样一位力求尽善尽美的人怎么这般胡乱堆砌,不求章法?由此我判断,吊脚楼之所以建造在此,必定事有蹊跷。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更深入地探究,或者说我太过于拘泥,因此,就这样错过了近在咫尺的破案机会……而后,直到我看罢端锡圭留给我的那沓桦皮叶子,上面的记述才让我豁然开朗:吊脚楼的存在是多么必须!”“究竟是什么缘由……”陈连长随即问道,“是什么缘由让端锡圭对违背宅第格局在所不惜,非要建造那座只有南方才经常见到的吊脚楼?”“蛇血之毒!”杜少谦面色沉郁地说道,“此前的叙述里我曾经提及过,端锡圭人过中年以后,父亲端望龄遗留于他体内的蛇毒突然暴发开来,这使得他由于无法面对自己前面的惨不忍睹,所以才被迫留在了魁岭,继而开始苦寻治愈蛇血之毒的秘方。当遍览堆积如山的医书无功而返之际,偶然的不经意之举让他发现,原来日光的照射居然可以减轻体内蛇血之毒对面颊的损伤,于是,这座令人惊讶的吊脚楼就这样从他的心底破茧而出了。只是,那时候的端锡圭决然不会想到,这座倾注他毕生所学的大杰作,若干年后却变成了吴先生的复仇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