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篇 木匙案 第三章 坎(第2/4页)

他含着那卵汁,舍不得一口吞尽,慢慢品咂着,心里算起账来:一文钱一颗鸡卵,一百八十贯钱,能买十八万颗鸡卵,一天吃十颗,一年三千六百,十年才三万六千,十八万颗能吃……他再算不过来,但知道恐怕半辈子也吃不完。人若一天能吃十颗鸡卵,哪里还需粮食?能如此过半辈子,也抵得过那些豪富了。

他越想越馋,再走不动。若有了那一百八十贯钱,还运哪般水、灌哪般田?买二十多亩上田,加上家中那二十多亩,一起佃出去,便可坐着收租,天天吃鸡卵——他牵转牛车,急赶了回去。其他活计全都丢下,天天绕着窦好嘴家房子转,时时盯着窦好嘴一家人动静。

他浑家心细,迅即发觉他有些不对。夫威他还是有一些,尤其这等大事,他忙瞪起眼喝骂了两句。浑家不敢再多问,只好碎碎叨叨低声抱怨。他父亲也有些察觉。不过这些年体力渐衰,越来越怕他,一声不敢多问。鲁大再无其他搅扰,只一心盯看着。

窦好嘴天天照旧运水溉田,去几里外照料另一片庄稼,丝毫不见异状。齐氏却第二天一早便匆匆赶往皇阁村,那沿路都是田地,没有多少遮挡,鲁大没敢跟去,心想:她远房表妹虽说是王小槐的厨妇,有法子弄到那把木匙,却也不会这么快当,至少也得跑两趟。于是,他便到村西头自家田里,装作锄草理秽,一直远远瞅着。田里那些麦苗两天没饮水,越发悴萎,手拂过去,都发出了枯叶响声。他心里越发焦痛,不住伸着脖颈朝王小槐家张望。这里虽能一眼望见那长长院墙,却瞧不清楚人影,不知齐氏去了哪里。

快到中午时,齐氏才回来。鲁大偷眼瞧那神色,微垂着眼,一瞧便在想心事,脚步却不重,反倒有些轻快,那木匙的事恐怕是说成了。

果然,又隔了两天,齐氏又匆匆赶往皇阁村。鲁大忙又扛了锄头,假意出田,在自家地里候望。这回齐氏回来得很快,脚步更是轻急,远远就能瞧出一身的喜气。她边走边从怀里取出个物事,低头瞧瞧,而后紧紧攥在手里,贴在肚腹前,似乎生怕被抢了,走一会儿,又将那物事揣了回去,如此反复了三道。鲁大瞧见,心咚咚跳起来,忙弯下腰,装作拔草,眼睛却时时偷瞅着。齐氏快走近他这里时,一眼望见了他,微颤了一下,手臂倏地一掣,将手里那物事藏到了身那侧。虽只眼角一扫,鲁大却已瞧见,那是个旧布裹的细卷儿,定是那把木匙。

他等齐氏快走进村时,才忙忙扛着锄头赶了回去。白天又不好随意窥探,只能一会儿装作撵鸡,一会儿假意拔草,围着窦好嘴家来来回回瞅探。齐氏回到家后,却立即开始煮油绢、纺丝线,忙各般活计,与常日并无二般。鲁大却生怕看漏了一眼,一整天瞪眼竖耳,饭都顾不得吃。浑家不知底里,催唤了数道,催得他恼躁不堪,几乎抓起木凳朝她摔过去。

可直到天黑,齐氏连院门都没出。鲁大等各家都要歇息时,忙偷偷溜到窦好嘴卧房的后墙暗影里,将耳朵贴在后窗边,一直听着。老天慈悲,终于让他听见齐氏把木匙交给丈夫,让他今早办成这事。虽只短短一句,鲁大听后,心里要开出朵大金花来。里头两口儿先后上了床,他贴着墙,一直不敢动。里头床架不时咯吱作响,他先以为两口儿得了木匙,心里畅快,在行那好事。可听了一阵,不似以往在这窗边偷听过的那等声响,只是窦好嘴一人在翻覆叹气。直到过了半夜,窦好嘴才安静下来。鲁大早已站得全身酸麻,这才略活活腿脚,过了麻劲儿,才悄悄离开,小心回到自己家里。

那一晚,他通夜没睡着。清早,昏困中听到前头窦好嘴家院门的开门声,他顿时腾地坐起来,紧忙抓过旧麻衫,两脚蹬上鞋,几步过去,正要打开房门,却听见“吱呀”一声,是姜团家后边的小门。他脊背一寒,忙从门缝里往外瞅,只见姜团的娘子从后门里走了出来,身形紧怯,神色鬼祟,朝左右张望了几回,才出了后边篱门,往西巷口匆匆走去——她也在打同个主意?

鲁大心里一阵慌乱,抓着门闩,听了半晌,外面再无动静。他小心开了门,先探头望望,而后才悄悄出去,贴着自家院墙,溜到篱笆角上。往外窥去,一眼瞧见姜团的娘子躲在村头那棵大柳树后头,朝西头张望。再一瞧,田地里远远有个身影,是窦好嘴,不过旋即被庄稼遮住,再瞧不见。

鲁大望了许久,终于见姜团娘子离开大柳树,朝田里走去。他忙推开篱门,快步赶到那棵大柳树下,躲在那里继续偷望。姜团娘子也沿着田埂,望窦好嘴消失的那方向快步走去,不久,身影也被庄稼掩住。

鲁大急急思忖,恐怕是窦好嘴将木匙藏埋到田里,姜团娘子悄悄去偷。他本想跟过去,可姜团娘子常日极傲冷,大半村人都难入她的眼,嘴又极锋利。鲁大素来有些怕她,犹豫半晌,终还是没敢动,便继续躲在树后窥望。过了许久,村里人渐渐都出门上田了。他不好再躲,赶忙回去叫醒了六岁的儿子,将牛牵出来,装作放牛吃草。走到田头,鲁大低声吩咐儿子,让他悄悄绕过去瞧一瞧。儿子像他,颇有些灵机,立即会意,点点头就跑了。他则继续牵着牛,不住瞅望。

半晌,姜团娘子从那庄稼后头现出身,微低着头,走出田地。两人对过时,姜团娘子别过眼,不睬鲁大,鲁大却一眼瞅见她腰侧衫子微凸起一条,里头定是藏着那把木匙。姜团娘子走了半截,又穿进一条田埂,朝她家的田走去。鲁大见儿子从庄稼丛中露出头,要朝他跑过来,他忙用手指了指。儿子会意,又绕着跑向姜团家的田。鲁大便牵着牛,回到村口去等。

等了半晌,儿子飞快跑过来说:“姜婶把个布卷儿给了姜叔,说了一阵话,我隔得远,没听见,说完他们就回来了——”鲁大抬头一瞧,那两口儿果然挽着牛车过来了。他忙将牛交给儿子,自己快步回到家。他本要贴着姜团家后门去偷听,却一眼瞧见隔壁黄牛儿家院门开着,急切间,忙去院角抱了捆干树枝出来,丢到自家门前,抓了一根枝子,装作修补篱笆,蹲下来插弄,耳朵却一直侧着,听前头姜团家院里的动静。

姜团两口儿将牛车赶进院里,关上了院门,唤过儿子,说了一阵话,听不清。那儿子忽然高声问:“我才从外祖家回来,又去做什么?”那两口儿又似乎低语了一阵。随后,院门开了一阵,又关上了。鲁大忙丢下树枝,快步穿过窄巷,拐到村子中央那条土路上,一眼瞅见姜团的儿子走在前头。他放慢脚步,跟在后头,出了村子。心里急急盘算,那木匙恐怕是在那孩儿身上,姜团怕被人搜出来,才想到送去岳丈家。只是如何才能从那孩儿手中弄过来?硬抢恐怕不成,骗也难骗,即便骗到手,被那孩儿说出去,也难消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