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案 割舌奇案(第2/13页)

鉴于蒋和的特殊身份,警方无法深究。当然,侦查员们也不会糊涂到真的相信李韬光开着几十万元的豪车,不辞辛苦地去赚几个家教钱。

沈恕从外面回来时我已经完成尸检,正在打印尸检报告。他等不及,问:“死因确定了没有?”

我说:“是被割掉舌头后引起的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尸体后腰部有两个黑点,是使被害人瞬间失去抵抗能力的攻击性伤痕。”

沈恕皱了皱眉说:“是电棍造成的?”

有经验的民警一听到被害人的伤痕,就猜到是电棍击打所致。其实沈恕对社会上电棍泛滥的问题早就忧心忡忡,几次向上级领导和省市人大反映,希望能够立法或者颁布行政法规以限制或禁止个人持有电棍,却一直未得到回应。有些在市场上流通的电棍能产生千万伏的瞬间高压,击打到人体时,可能导致被害人抽搐、昏厥、失去行动能力,甚至造成永久性伤害。电棍的杀伤力超过管制性刀具,成为社会治安的严重隐患。

尸体腰部的两个黑点正是高压电棍造成的电击痕迹。我分析凶手的作案过程,说道:“凶手事先隐藏在棚户区的黑暗角落里,等被害人走近时,凶手从背后突然用电棍袭击被害人的腰部,被害人瞬间被高压击倒,失去抵抗能力,这时凶手取出随身携带的舌钳……”

“舌钳?”沈恕打断我说。

“是的,舌钳。”我向他比画着舌钳的形状说,“我判断凶手使用了舌钳,是因为死者的舌头被齐根割掉,而且创口非常平整,说明凶手在割舌的过程中并未遇到障碍,一刀割断,工具非常趁手。也可以认为,凶手是有备而来,作案目的就是割断被害人的舌头。命案现场并未发现断舌,凶手很可能把它随身带走了。”

沈恕哑然。这匪夷所思的案件让他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3

2014年6月26日。案发后第二天。暴雨。

楚原市三中。

早晨七点半,破案心切的二亮就带人赶到楚原三中,准备向死者生前的同事了解其个人情况。三中的看门人是个犟脾气,说什么也不让他们进去。二亮也是一头顺毛驴,跟看门人较着劲,非要进去不可。

看门人老郝个子不高,头发花白,实际年龄四十多,看上去却像五十几岁。他为人刻板教条,说学校负责的领导要七点五十分以后才陆续到校,即使现在放二亮他们进去也找不到人。

二亮一宿没休息,加上办案压力大,压不住火气,就和老郝吵了起来。双方没争执几句,一辆崭新的进口越野车停在值班室门前,一名中年男子摇下车窗探出头来说:“老郝,才上班就和人吵架?”

老郝正在气头上,说话声音响得像擂鼓:“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公安到了这一亩三分地也得遵守。如果人人都要特权,还要我这个门卫干什么?”听那意思,他把看大门当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

中年男子是楚原三中校长楚光耀,早早谢顶,脑袋在朝阳的辉映下闪闪发亮;大腹便便,身上的名牌西服紧紧地撑着,似乎随时有涨裂的危险。他跳下车,热情地和二亮握手:“公安同志辛苦了,李老师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很遗憾,很悲痛,咱们到我办公室里去说。”又压低声音说,“您别跟老郝一般见识,这老头以前也是三中的老师,生病后脑子坏掉了,回老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半年前才转做门卫,我们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事情不大,都由着他。”

二亮进了楚光耀的办公室,见这位校长的办公室装修得豪华阔气,从顶灯到地角线、门把手都非常讲究,一望而知价值不菲。后来他对我说,这位全省闻名的校长有商人和官员的气派,就是没有学者气质。

据楚光耀介绍,李韬光年轻有为,教学能力强,是青年教师中的后起之秀,学校党组织已经把他列为副校长的候选人,如果不出意外,三个月内就会提拔。李韬光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学校里从校长到看门的老郝都和他关系不错,没有什么仇人。他给副市长蒋和的孩子做家教的事没有几个人知道,不过蒋和是向楚光耀打过招呼的,请他对李韬光多加关照。

二亮说:“李韬光升任副校长,有没有竞争对手?”

楚光耀迟疑了一下,说:“咱们关起门来说话,别传到社会上去。语文组组长穆超群也有意向当副校长,他是市教育局穆副局长的亲弟弟。穆超群的综合素质比李韬光差一些,而且穆副局长又是蒋副市长的下属,校委会的意思是先提拔李韬光,下次有机会再考虑穆超群。我听到反馈说穆超群有点想不通,私下里还表达过不满的情绪。”

二亮了解楚光耀这类官僚的作风,一向是有话留三分,既然他能主动说出这件事,说明穆超群绝不是仅仅“私下表达不满情绪”这么简单,很可能早就闹得沸沸扬扬,校方已捂不住盖子了。

果然,在对其他教师的走访中,证实了二亮的分析。穆超群为人蛮横,对副校长职位志在必得,几次和李韬光当面闹翻,学校里的老师都知道这件事。

穆超群刚满三十岁,中等身材,脸盘很大,肤色暗红,脸上布满一条条横肉,看上去很凶的样子。他对警方的调查非常反感,一副流氓腔地说:“李韬光他是咎由自取。”

二亮呵斥他闭嘴,问他昨晚七点到九点之间在哪里。穆超群大大咧咧地说:“和我女朋友在酒吧消遣。”二亮又询问了他女朋友的姓名和单位,以及他们所去酒吧的有关细节,说:“你多大?还没结婚?”

穆超群仰着脸:“三十,咋了?”

二亮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说:“没咋,我还以为你儿子快上大学了呢。”

在调查中,许多教师对李韬光的看法和楚光耀所说的截然不同。他们认为李韬光的功利心太重,视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区别对待,在教学中不以人为本,而是片面追求排名和升学率。

具体来说,李韬光担任初二(3)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重点班,集中了全校最优秀的资源,是楚原三中的一面旗帜。初二(3)班的旁听席位,明码标价每年五万元。这个班实施末位淘汰制,每年总成绩的最后三名会被转到普通班去。班上有几名权贵子弟,不仅学习成绩不佳,而且在纪律、道德、才艺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但作为班主任的李韬光,却在打分时严重偏向几名权贵子弟,让其他学生做替罪羊。这引起了那几个学生家长的强烈不满,一直到目前还在申诉。这对楚原三中的声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是李韬光走通了上层路线,得到了楚光耀和权贵子弟的家长们的支持,不仅毫发无损,而且在学校里越来越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