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侥幸逃脱,意外线索(第4/4页)

而今天阿度的话又为他的死增添了一桩说法——被武后灭口。

西岭月听到个中内情,只觉难以置信:“你是说,王子安当年得知武后有反意,无路举报,便写在了《滕王阁序》之中,以期能传回长安被高宗看到。然而被武后先察觉了,便将他的文章改动了几处,使这个秘密被遮掩。武后还派人将王子安杀掉灭口,对外谎称他在南海遇难?而

若干年后,王子安的手足无意中发现这个秘密,欲再次向高宗举报,又被武后按了下来。武后对此事怀恨在心,便以刘思礼谋反为由,趁机将得知内情的王氏一门灭口,还将你的先祖王励举家流放?”

面对这重重疑问,阿度却不敢承认了,有些胆怯地道:“我先祖的流放,还有王子安手足之死,都是我家世代口口相传的,不会有假。但王子安当年的死因……我不知道,真相没人知道。”

是啊,王勃当年是孤身上路,死因到底如何,不会再有人知道。况且此事已过去一百多年了。

方才萧忆在旁听了半晌,一直没说话,直到此时才提出疑问:“你方才说了那么多,却有两处关键没有说明,叫人难以信你。”

阿度一听便急了:“我说的句句属实,哪里没有说明,你指出来!”

萧忆条理清晰,徐徐问道:“其一,当年武后为何没将你的先人也杀掉,反而是流放?还有,我记得中宗复位之后,替王子安的几位手足都平反了,此事天下皆知,为何独独遗忘你这一支?”

萧忆这问题一针见血,也是在场众人都想问的。

可阿度竟然难以启齿,面上露出几分难言之色。

郭仲霆着急地劝他:“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阿度犹豫半晌,这才勉强回道:“武后当年之所以放过我们,是因为……因为先人王励在关键时刻改口,说此

事是王子安的二哥王勮污蔑的,《滕王阁序》中所指的反贼不是武后,而是……”

“是滕王?”西岭月替他说出了答案。

阿度闭口不再言,算是默认。

“其实滕王根本没有谋反过,是你的先人王励为了自保,改口污蔑了他?”西岭月继续追问。

阿度羞愧地低下头去,没有反驳。

西岭月恍然大悟:“难怪武后会赦免王励的死罪,改为举家流放,世代为奴。”

郭仲霆也忍不住讽刺:“你先祖倒是个识趣的。”

萧忆听到此处,已然明白个中内情,再问:“中宗复唐之后,没有替王励平反,也是这个缘由?”

“是。”阿度羞愧地承认,“中宗复位之后,说是王子安一脉洞察先机、忠君爱国,便以仰慕王子安的才华为由,替他几位兄弟追复了官位。但因先祖王励卖兄求荣,污蔑的又是皇室先人,中宗厌之,故而没有为他平反……”

原来王励这一脉世代为奴,是事出有因的。

“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萧忆唯有这一句感慨。

西岭月亦叹了半晌的气,才对李成轩道:“王爷,虽然他的先祖不仁,但并不应该祸及子孙。王家做了百年的官奴,说到底也是冤枉的,你能替他平反吗?”

“不能。”李成轩直言拒绝。

阿度倏然抬目冷笑:“果然,你们皇室都是说话不算话的!”

李成轩冷冷地看向他:“本王方才只答应让你脱离奴籍,并未答应

替你的先人平反。”

“对对对,是我说错了。脱离奴籍简单,可平反是大事!”西岭月意识到这两件事的区别,忙对阿度解释,“这都过去一百多年了,王爷他又是宗室,若为你平反,岂不是让他承认滕王真的造反过?他岂能污蔑自己的先人?”

阿度听后,也明白自己将两件事混为一谈了,忙跪地朝李成轩磕头:“王爷,是阿度莽撞!事到如今,阿度不求您为先祖平反,只求您能大发慈悲,令我王家从此脱离奴籍!”

“你放心,本王说话算话。”李成轩走到阿度面前,低头看他,“但是,你要再回答本王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阿度欣喜地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