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社会主义在中国(第2/8页)

至于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指用民主的方式即非暴力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又特别强调民主的一种社会主义主张。

我们看看历史。

作为欧洲各国弱势民众(主体是工人)反对资本主义压迫的政治运动,民主社会主义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登上舞台。

“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法国人赖德律一洛兰和路易·勃朗在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中提出来的。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民主党。后来欧美各国成立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费边社等,都是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的政党(本书用社会党这一名称代表这些政党)。

路易·勃朗等人谋求增进工人利益,从而实现社会主义。他们主张依靠国家力量帮助,建立“国家工厂”,吸纳大众就业并减少劳动时间。他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借用法国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话来说,就是人人平等,个个幸福。在德国,拉萨尔称自己是社会民主主义者。拉萨尔认为,应该通过普选建立人民政府,反对特权和压迫,社会主义是一场争取普选权即争取民主的斗争。英国的宪章派也认为,争取普选权,是确保财富合理分配的唯一途径。为什么把普选权看得这样重?因为无产者人数比资产者人数多得多,如果真的实现普选,就能靠票数选出为民众谋利益的政治家。

民主社会主义的信奉者虽然也举行罢工甚至局部的起义反抗,但他们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夺取国家政权,而是采用渐进手段,争取普选权,限制政府权力,增加工人工资,减少对弱势群体的税收,扩大就业,救助妇女儿童,缩短劳动时间等。一句话,就是走合法改良的道路。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就此评论说:“社会民主派的特殊性质表现在,它要求把民主共和制度作为手段并不是为了消灭两极——资本和雇佣劳动,而是为了缓和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抗并使之变得协调起来。无论它提出什么办法来达到这个目标,无论目标本身涂上的革命色彩是淡是浓,其内容始终是一样的:以民主主义的方法来改造社会。”1

民主社会主义通过争取普选权实现渐进改良的主张,与马克思提出的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夺取政权,消灭资本主义,消灭大大小小统治者,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的纲领,是有区别的。

19世纪40-50年代,欧洲爆发一波又一波极为激烈的工人反抗压迫的运动,《共产党宣言》(1848)的影响急剧扩大。第一国际(1864-1876)成立时,经过激烈辩论,最后通过的成立宣言宣称“夺取政权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其共同章程则写进了“消灭任何阶级统治”的要求。第一国际于1868年9月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决议。这表明马克思关于暴力夺取政权、消灭资本主义、消灭私有制等一系列主张在第一国际居主导地位,民主社会主义处于下风。

到了第二国际(1889-1923),情况发生变化。社会主义运动内部产生了关于议会策略的争论,民主社会主义者关于放弃暴力革命的主张逐渐占了上风。1893年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完全不提暴力革命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些变化,与欧美社会的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

自1848年革命运动结束之后,大约到19世纪末,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运动形势逐步出现三个变化。

一是欧美各国先后掀起工业化高潮,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各国军事力量大幅增长,热兵器全面代替冷兵器。1848年以前各国工人运动依靠巷战和街垒战取得抗争胜利的局面很难复现,不得不考虑新的斗争方式。

二是经过反复斗争,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权利格局逐渐改善,社会主义取得进展。比如劳动时间缩短、报酬提升、选举权扩大等。欧美各国先后成立了独立工会,工人政党获得合法地位并公开出版自己的报刊。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选举改革法案,熟练工人获得选举权。法国社会主义者米勒兰在1899年进入法国内阁出任工商部长。

以上两个因素交相作用,工人运动逐渐趋于低潮。

只是马克思对股份制、信用制和银行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可能自我扬弃,和平转变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而不需暴力摧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指出:“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主义的私人性质,它本身,但也仅仅是就它本身来说,已经包含着资本本身的扬弃。”在谈到股份制时,他说: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马克思说,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即那些直接联合起来的个人的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2马克思临终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不需要用暴力来消灭私有经济。在工人运动逐渐趋于低潮的情况下,恩格斯把目光转向暴力以外的途径。1881年,法国鲁贝城和科芒特里两地市议会由于工人议员占多数,通过了有利于工人的法案。恩格斯为此发表文章《两个模范地方议会》,希望英德等国的工人也能像法国这两个地方一样,变成国家的现实力量。马克思去世之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不断获胜。188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1427298张选票,取得35个席位。恩格斯认为,“这次选举真正开创了德国历史的新时代”。同年9月,恩格斯告诫德国社会民主党,即使被取缔,也不应“修筑街垒,诉诸武力”,因为“暴动的结果毫无疑问会失掉二十五年来占领的一切阵地”。1891年,恩格斯还说:“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比如英、法、美……”“我们的党和工人阶级只有在民主共和国这种形式下,才能取得统治。”3

1895年8月,恩格斯去世。恩格斯临终之前,于3月撰写了《〈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一文。文中提出的“利用选举权夺取我们所能夺得的一切阵地”4这一说法,在第二国际内部引起激烈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