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故事集4 巨型鱼缸(第5/5页)

这巨型鱼缸的尽头,是一条热气腾腾的夜市,它有种刀耕火种的远古之感,摩肩接踵的食客犹如过江之鲫。刘奋成的身后是一排烟火蒸腾的小吃摊,每一个摊位上的食品看上去都既新鲜又粗鲁,散发出茹毛饮血的原始诱惑,神奇的是,其中竟然有一个摊位是属于他们家的。烟火弥漫,这是上帝为王桐预备的一场盛宴。上帝毕竟是上帝,他惩罚人,可从不抛弃人。

“爸,给我同学来碗馄饨!”刘奋成对着摊子前一位正在忙碌的中年人大吼。他只能吼,否则声音势必会被淹没在嘈杂的市声里。大家都在吼,客人在吼,摊主在吼,交易得夸张而又热烈,吃一碗面条都像是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事件。

“爸?”王桐觉得有哪儿不对,小声地嘀咕,“那个,你爸不是教授吗?我好像听你说过。”

刘奋成一定是竖着耳朵在捕捉她的话,他居然听到了,随即抿起嘴,对她瞪大了眼睛。这可能是个忐忑的鬼脸,也可能是张坦率的表情。他重重地吸了口气,似乎要让弥漫着的油烟灌满他的肺叶,似乎王桐嘀咕出的那句话有一股特殊的怪味。

“骗人的,我爸就是个夜市摆馄饨摊儿的。”

——时隔多年,王桐都觉得这句话宛如一个有力的打捞,将她从身陷一口巨型鱼缸的绝望中挽救了出来,于是,那些“过不下去了”的日子,喑哑、负疚的青春,都因此获得了赦免,全部被仁慈地分摊和包涵了。

喧嚣的夜市日后成为了王桐最爱和刘奋成去的地方。那里没有憔悴的谎言,有的只是既臭且香的人间烟火,它是一块沃土,滋养出尘世的爱情,每一次光顾,它都能令在白天矫饰着生活的他们重整旗鼓,有勇气不是那么气馁地继续去面对一个又一个需要圆谎的明天。

失业的父亲后来也摆了一个小吃摊儿,本钱是王桐出的,就是母亲出走时留给她的那笔钱。

接着王桐和刘奋成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毕业三年后他们结了婚。

五年后,两个人有了自己的儿子。

刘奋成成了上市公司的高管,王桐成了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看起来,似乎可以不用再依靠谎言来给心灵披上铠甲了。但他也渐渐不会再卸去她肩上的书包替她背上了,她呢,大约也不太可能再会为他流出的黏稠的血而动容。

如今,她三十六岁了,离婚不到一周,曾经的家却已经焕然一新。

鱼缸,跑步机,机械键盘……

王桐想,刘奋成是故意这么做给她看的吗?——就像当年,大家都需要虚张声势,否则好像就无法敷衍艰难的青春;抑或,这不过又是一次新的虚张声势?因为既臭且香的人间日子终于也在那口巨型鱼缸中熬到了头,让人饱尝碰壁的滋味,于是,不得不用新的假象来蒙蔽什么,鼓舞什么,好让自己不那么泄气。

需要的文件全都拷贝下来了,王桐拔掉U盘,将它们在电脑上一一删除,让自己最后的一丝痕迹也彻底消失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关机的一刻,她有些眷恋地凝视电脑上的屏保照片。照片上,她和刘奋成那两张被夜市灯火映照着的脸,像两碗热气腾腾的、倒满了红油的馄饨。

她起身走向阳台上的跑步机,在上面走了两步。她并没有打开电源,不过像是给这台机器打上一个已经被自己检阅过的标记而已。

出门时她不由得又打量了一番玄关上的鱼缸。

透明的玻璃,清洁的水,塑料的荷花,缸底指甲盖大小的、用以营造氛围的贝壳和瓷做的小鸭子。她不禁要惊叹刘奋成这些自己从前毫无所知的情趣与耐心,也由衷地喟叹这鱼缸对于世界那一厢情愿的模拟和复制。它不过是那真实世界的泡影——这不免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那个下午,自己走在大街上那犹如漂流在一口巨型鱼缸中的感受——它是假的,却假得如此天经地义和漂亮,流泻着对于世界满怀正面憧憬之时那种无可指责的天真,它是对于不美好的抗议和躲避,是一颗竭力在撒着谎的悲伤而无辜的心。它并没有忠于那真实的摹本,它在撒谎,却创造性地说出了动人的谎言。

旁边有一小罐鱼食,她捏起一小撮投放进去。她听到了五条鱼争食发出的唼喋。

王桐把一串钥匙留在了鱼缸边,这也是和刘奋成在电话里沟通好的——周五,她将拷走电脑里的文件,留下家里的钥匙。

2016年8月19日凌晨

丙申巧月十七

香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