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三合一)(第2/5页)

只不过嘛……

想到马上就要放年假,刘编辑还是忍不住露出了一个快活的笑容。

今年他已经答应了家里的妻儿,为了奖励儿子这次期末考试的好成绩,过年带他们去Y省游玩。

这些年来,是他这个当爸爸的太忙,一时间没顾得上管儿子,现在有了空闲,再发一笔年终奖金,说什么都要尽一尽为人父、为人夫的义务啊。

一想到这里,刘编辑连查看自己邮箱的行为,都变得格外有力了。

杂志社一共有七八个收稿邮箱,每个编辑有私人邮箱,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公用邮箱。像是刘编辑现在登录的,就是收稿的公用邮箱之一。

看着邮箱里堆积成山的稿件,刘编辑难免在心里摇了摇头。

一般来说,在本刊上发表过稿件的作者,都会直接内投到他们私人邮箱里来。

会投公众邮箱的,一般不会是有过合作的朋友。

在这种条件之下,可想而知,公众邮箱里的稿件,远比私人邮箱里的要多。

上个月,本来应该是新来的小赵负责这个事。但现在一看稿件数目,刘编辑就能断言,小赵准是偷懒了。

唉,算了,还是让他来检查一番……

有不少稿件都是学生投递,多半是出自那几所工业大学,或者是军校警校。

每每遇到这种稿件,刘编辑就会习惯性地看一眼学生的落款和指导老师。

如果落款不是那几个著名的985工业大学,或者是几所特定的军校,那稿件内容一般也就没有什么价值。

更有甚者,狂到作者里甚至没有指导教师名字的,那就更不能要了。

这不是刘编辑的偏见。

在学生时代,学习就是学生的天职。大家对学生寄予厚望,但不强求他们在大学期间就能做出什么成就。

——因为一般来说,他们在学生时代也做不出什么成就= =

所以啊,这些论文要是有个有经验的教授带着还好,至少不会太过离谱。但如果没有教授把关,按照学生们的那个想象力,以及七扭八歪的基本功……

呵呵,那整篇论文基本上就飞了。

一边这么想着,刘教授一边熟练地把电脑里打开的稿件叉掉。

像是刚刚的那个稿子,就是出自北方某知名工业大学学生团队的一个狂想。

刘编辑这种老编辑,只要打眼一看,就能在里面挑出许多出不合乎情理、论文内又没有叙述清楚的地方。

在心里暗自摇头,心想年轻人有勇气是好的,刘编辑继续往下打开了邮件。

他习惯性地把滚条拉了一截,看了看这篇论文的作者来历。

咦,B大啊。

B大的论文,他们每个月也能收到那么几篇,一般都有几分可读性,尚可以匀出五六分钟时间看看。

刘编辑抬起眼睛,扫了一眼题目,立刻就笑出声来。

这是什么?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的内部构造研究?

这学生哪怕搞一个飞控组件修正,或者是水下弹道研究,也比这个开题要靠谱啊。

最起码那两个都是现有的东西,在现有的东西上进行改进,有想法的、基本功扎实的学生还是能够办到的。

可是再生药火炮……这个东西,别说华国了,就是A国,现在也没能研制出来呢。

一个学生,怎么大言不惭地写了这么一篇内容,而且居然不是关于某个部件。而是整体都给写出来了?

刘编辑暗自觉得真是胡闹,看了看滚条的长度,又觉得有点可惜。

这篇文章写得不短,有这个精力,作者干什么不好。

怀着惋惜的心情,刘编辑继续往下看去——罢了,就当是为了这个学生花费的工夫,他也多分给对方几分钟的时间。

何况,这个学生既然已经就整个药火炮的内部构造写了这么多,那或许其中真有某个部位是可用的。

到时候发个邮件回去,让他把其他累赘的内容都删掉,专攻一点加以阐述,这篇稿子好生修修,或许还能填充板面。

一边这么想着,刘编辑一边从引言往下读了下去。

别说,这个学生的逻辑和思路都还挺清晰,整个文章被分成几大板块,互相牵连,但内容却不累赘,读起来简直像是夏天撸串时喝了一杯冰啤酒一样,有种难得的爽快。

而且,他阐述的这个理论,虽然天马行空,角度新颖,但是却不失其道理啊。

看看他关于改变浮动芯杆尺寸构造,以此来减少喷射振动固有频率,进而使得舱内压力振荡稳定的思路吧。

一般人首先想的,绝不是从改变芯杆的构造下手,但是这个作者偏偏想到了。

刘编辑从看到小标题时的皱眉,再到被作者慢慢说服,觉得这个想法居然还很有可能性,一共也没有花掉几分钟的时间。

诶,不过一说到几分钟……

刘编辑下意识看了看右下角的时间点——天啊,这都已经快二十分钟了吗?他看这篇论文看入神了!

这篇论文有价值,而且是很有价值!

刘编辑下意识地把滑轮条拽到最上面,想要看看这篇论文的指导老师是谁——B大也有几个他们经常打交道的教授,如果是那几位教授教出来……

刘编辑愣了。

只有一作和二作,而且两个人看起来都只是学生?

不能吧?

但要不是的话……从业多年的刘编辑也真的想不起来,业内有一个叫做“叶千盈”的教授吗?

这名字一看就是个女人,他要是听过这样一位厉害教授,说什么都不会不记得啊。

刘编辑像是被什么惊醒一样,急急忙忙地翻到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

致谢部分简短花哨,作者在里面感谢了帮自己联络杂志地址的教授,感谢了半夜亮屏幕仍予不杀之恩的室友,甚至感谢了一个什么禅师和尚……

但是没有导师啊!

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挂名的一作导师!

下意识地,在看到这个风格有些奇特致谢的瞬间,刘编辑多年来敏锐的从业嗅觉,让他的呼吸微微加快发紧。

这岂不就意味着……

意味着……

刘编辑匆匆地把那篇论文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然后便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他把这篇论文拷在自己的优盘里,紧接着大步流星地敲响了主编的办公室大门。

“主编,我这里刚刚发现了一篇学生论文,您看看这个?”

——假如作者名上没让导师挂一作,也没有感谢自己的指导老师,那除了学生太狂傲之外,还有另一个可能。

那就是,他,不,她真得是个天才!

————————————

对于自己论文在编辑部炸起的小小水花,叶千盈一概不知。

此时此刻,她听着三哥的诉苦陈述声,有点诧异地扬起了一面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