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三日事件(第6/11页)

白雪穿着一件鲜红的衣服,在行人中走着,醒目无比。他知道白雪穿这样的衣服是有意义的,他赞叹白雪的仔细。然而他随即发现自己这么盯着红衣服看实在愚蠢,因为这样太容易被人发现。

十一

他需要努力回想,才能想起昨日傍晚母亲在阳台上与邻居的对话。

“准备得差不多了吗?”母亲是这样问的。

“你们呢?”对方这样反问。

刚才他往家走时,很远就看到邻居那孩子趴在阳台上东张西望。同时他看到自己家中阳台的门打开着,他想父母已经回来。那孩子一看到他立刻反身奔进屋内。起初他没注意,可当他绕到楼梯口准备往上走时又看到了那个孩子,孩子正拿着一支电动手枪对准他。随即孩子一闪就又躲进屋内。那门关得十分响亮。

当他走进屋内后才发现父母没在。他将几个房间仔细观察一下,在父母卧室的沙发上,他看到一只尼龙手提袋。毫无疑问,父母确已回来过了。因为在中午的时候他看到母亲拿着那尼龙袋子出去,记得当时父亲还说:“拿它干吗?”母亲是如何回答的,他已记不起来。但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证实父母在他之前回来过。

现在他要认真思考的是父母去了何处。他不由想到上午那个中年人十分可疑的敲门。因此对门邻居也让他觉得十分可疑。而且连他们的孩子都让他警惕。尽管那男孩才只有六岁,可他像大人一样贼头贼脑。

显而易见,父亲就在隔壁。他此刻只要闭上眼睛马上就可以看到父母与邻居坐在一起商议的情景。

“准备得差不多了吗?”

“你们呢?”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准备着什么。他只能预感,却没法想象。)

那孩子被唆使到阳台上,在那里可以观察到他是否回来了。随后又出现在屋门口,当他上楼时那孩子十分响亮地关上房门。这一声绝对不会没有意义。这一声将告诉他们现在他上楼了。

接下去要干些什么他心里很清楚。他需要证实刚才的假设。而证实的方法也十分简单,那就是将屋门打开,他站到门口去,眼睛盯着对面的门。

他的目光将不会是从前那种怯生生的目光,他的目光将会让人感到他已经看透一切。因此当父母从对门出来时将会不知所措。

他们原以为屋门是关着的,他正在屋内。所以他们可以装着从楼下上来一样若无其事。可是没想到他竟站在门口。

他们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尴尬起来,尴尬是因为这些来得太突然,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掩饰。然而他们马上又会神态自若,但是他们的尴尬已经无法挽回。

十二

那鲜红的衣服始终在他前面二十米远处,仿佛凝住不动。那是因为白雪始终以匀称的步子走路。

白雪一直沿着这条街道走,这很危险。因为他越来越感到旁人对他们的注意。他已经发现有好几个人与白雪擦肩而过时回头望了她一下,紧接着他们像是发现什么似的又看了他一下。他也与他们擦肩而过,他感到他们走了几步后似乎转回身来跟踪他了。他没有回头,此刻绝对不能回头。他只要听到身后有紧跟的脚步声就知道一切了。而且那种脚步声开始纷乱起来,他便知道监视他的人正在逐渐增多。

可是白雪还在这条街上走着。他深知这条街的漫长,它的尽头将会呈现出一条泥路。泥路的一端是一条河流,另一端却是广阔的田野。而泥路的尽头是火化场。火化场那高高的烟囱让人感到是那条长长的泥路突然矗起。

白雪现在还没有走到这条泥路的尽头,可也已经不远了。白雪曾在几个胡同口迟疑了一下,但她还是继续往前走。白雪的迟疑只有他能够意会。显然她已经发现被人监视了。

就在这个时候,白雪站住了。如果此刻再不站住的话,那将失去最后的机会,因为街道的尽头正在接近。白雪站住后走进了一家商店。那是一家卖日用品的小店,而这家商店所拥有的货物在前面经过的几家商店里都有。显然白雪进去不是为了购买什么。

他放慢脚步,他知道商店前面十来米处有一条胡同,是十分狭窄的胡同。他慢慢走过去,此刻街上行人似乎没有刚才那么多了。他观察到前面只有两个人在监视他,一个正迎面走来,另一个站在废品收购铺的门口。

他走过商店时没朝里面看,但他开始感到后面跟着他的脚步声正在减少,当他走到那胡同口时身后已经没有脚步声了。他想白雪的诡计已经得逞。但是那个站在废品收购铺门口的人仍然望着他。

他侧身走进了胡同。

因为阳光被两旁高高的墙壁终日挡住,所以他一步入胡同便与扑面而来的潮气相撞。胡同笔直而幽深,恍若密林中的小径。他十分寂静地走着,一直往深处走去。胡同的两旁每隔不远又出现了支胡同,那胡同更狭窄,仅能容一人走路,而且也寂静无人。这胡同足有一百多米深。他一直走到死处才转回身来,此刻那胡同口看去像一条裂缝。裂缝处没有人,他不禁舒了口气,因为暂时没人监视他了。他在那里站住,等待着白雪出现在裂缝上。

不一会白雪完成了一个优美的转身后,便从裂缝处走了进来。他看着那件鲜红的衣服怎样变得暗红了。白雪非常从容地走来,那脚步声像是滴水声一样动人。她背后是一片光亮,因此她走来时身体闪闪发光。

所有的一切都与他假设的一致,而接下去他就将知道所有的一切了。

然而此刻有两个人从一条支胡同里突然走了出来,并排往胡同口走着。他俩的背影挡住了白雪。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其中一人是他的父亲,而另一人仿佛就是那个靠在梧桐树上抽烟的中年男子。他们背对着他朝胡同口走去,他们没有发现他。他们正在交谈些什么,尽管声音很轻,但他还是听到了一点。

“什么时候?”显然是那个中年人在问。

“四月三日。”父亲这样回答。

其他的话他没再听清。他看着他们往前走,两个背影正在慢慢收缩,于是裂缝便在慢慢扩大,但他们仍然挡住白雪。他们的脚步非常响,像是拍桌子似的。然后他们走到了裂缝处,他们分手了。父亲往右,那人往左。

然而他没有看到白雪。

十三

父母居然是从楼下走上来。他一听到脚步声就知道是谁了。

毫无疑问,是在他进屋时,父母就已经从对门出来然后轻轻地走下楼梯。否则那孩子的关门声就会失去其响亮的意义。因此当他站在门口时,父母已经在楼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