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篇 子路篇第十三(第4/4页)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又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但小人就不同了。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并不多见,而此类小人则屡见不鲜。

【原文】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原文】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评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这里首先必须是刚毅果断,其次必须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这一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1)偲偲:音sī,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

(2)怡怡:音yí,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译文】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原文】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

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用七年的时候,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原文】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讲了教练百姓作战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完全反对军事手段解决某些问题。他主张训练百姓,否则便是抛弃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