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难以拼合的拼图 第十五章 让上帝做主(第3/3页)

我仍然迷惑不解。但当我读到40章时,开始显出些名堂来了。上帝终于问了约伯一个似乎点明他长篇大论用意何在的问题。“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吗?与神辩驳的,可以回答这些吧!……你要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你岂可废弃我所拟定的?岂可定我有罪,好显自己为义吗?”(伯40:1、7-8)

原来如此!上帝明白约伯在强求“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要求上帝对他负责。这要求看似无辜,但在某种意义上,强求上帝作答等于使自己凌驾于上帝之上。何其荒唐!我们像约伯一样常常认为上帝对我们不公。我们表现得好似天上有某种虚幻的法庭,上帝必在那里回应称为“公正”的东西。可我们忘记了,上帝本身就是法庭,他创造了公正。难道我们能用什么来衡量他的公正性吗?他所做的即是最公正的。[2]

看看奇妙的上帝所展示的令人敬畏的智慧与权能吧。这样一位神怎么可能向无法测度其无限大能的卑微凡俗如约伯的人汇报呢?正如上帝在《耶利米书》49章19节所说:“谁能比我呢?谁能给我定规日期呢?”上帝好像在说:“约伯,如果你连我在自然界的行为方式都无法理解,还有什么资格质疑我在更难理解的灵界的作为呢?”

约伯有所醒悟,只能以此作答:“ 我是卑贱的!我用什么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我说了一次,再不回答;说了两次,就不再说。”(伯40:4-5)

是什么使约伯感觉如此呢?原来,他初次窥见了上帝的真容。他一生敬拜上帝,但这回,他第一次看见上帝的真实面貌,而不仅仅是自己对他的有限概念。约伯是这样说的:“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5-6)

我的思绪从约伯的处境转回到自己身上。我为能以上帝的视角看某些问题而感恩。可是像约伯一样,我仍有些问题找不到答案。至于上帝没给启示的那些事,我是如何应对的呢?

我一下子就被定了罪。圣经告诉我们,上帝是极信实的,我们要专心仰赖他,不可倚靠自己有限的理解(箴言3:5)。通过差派基督来为我们受死,上帝已显明他的爱有多么可信。难道这还不够吗?对我来说不够。我总是想了解内情,从里往外看—与主同坐在高高的控制塔上,而非居于混乱的地面。我们的潜台词是:上帝不值得信靠,除非我在上面俯视一切!

这些年来,我把我的主宰和创造者看得多低呀!我怎么竟敢以为全能的上帝欠我解释呢?难道我觉得成为一名基督徒是我有“恩”于上帝,所以他现在必须与我一同审核事实?难道宇宙主宰有义务向我解释每个人受试炼的缘由?难道我没读过《申命记》29章29节—“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

我凭什么确信,上帝把他一切的道解释给我,我就能明白?那岂不像把百万吨的真理灌进我仅重半两的脑子。连伟大的使徒保罗都承认:“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林后4:8)难道上帝没说过“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9)?难道旧约作者不曾写道“风从何道来,骨头在怀孕妇人的胎中如何长成,你尚且不得知道,这样,行万事之神的作为,你更不得知道”(传11:5)? 事实上,整本《传道书》都在规劝像我这样的人,想叫我们明白,只有上帝掌握着解开生命之谜的钥匙,而他可没把钥匙全借出去!他“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传3:11)。

假如上帝之心小得足以让我参透,他就不是上帝了!以前的我何其谬也。

我回想初习上帝话语的那些日子,那时我的苦难拼图刚开始拼合。初尝智慧,多么甘甜。什么都比不上从上帝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苦难。可是那种以为我竟能将苦难拼图完全拼合的想法又是多么荒谬。因为智慧不只是通过上帝的眼睛看我们的问题,更是信靠他—即使在拼图看似拼不合的时候。

[1] 译注:残疾人叼在口中用来实现部分上肢功能的一根长棒。

[2] 我个人认为,我们无法像上帝一样对“公正”具备完全和准确的理解,出于两个原因。其一,我们不了解所有情况。试图判断上帝在特定情况下的作为公正与否如同进入一间屋子,正赶上一场进行到一半的争论。我们不了解所有背景情况,也就没有资格做出裁定。直到审判日来临,我们才能了解所有情况,才能以一种永恒的视角审视一切。

其二,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罪的严重和丑恶。我真的很少意识到,上帝对于我们这些叛逆不道、忘恩负义的人根本不欠分毫。这么说其实算客气的。实际上,他是欠我们一样—地狱。我父亲曾感慨道,我们基督徒说自己该下地狱,可我们在这世上尝到最轻微的一丝地狱之苦就连连抱怨,真是啧啧怪事。哪怕我们仅有一次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罪行的深重,我敢肯定,我们都会同意C. S. 路易斯的话:“真正的问题显然不是为什么有些谦卑、敬虔、笃信之人受苦,而是为什么有些人不受苦。”(C. S. 路易斯《痛苦的奥秘》84页)

一条常被提出的反对上帝具有公正性的理由是:“上帝容许世上存在一些我们看似极不公正的事情(如,儿童死于战争等),如果上帝称其为‘公正’,那么我们对公正的定义必是与他完全不同。如果我们眼中的‘黑’是他眼中的‘白’,那么讨论就变得毫无意义。”C. S. 路易斯有理有据地回应了异议。(《痛苦的奥秘》23-24页)如果你在思索上帝的美善这个大问题,请务必读一读这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