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你的事业催化剂(上)(第2/4页)

要做好领路人的工作,霍华德建议:“首先,领路人与学生之间一定要互相契合,因为这是两个人建立关系的基础。”

改善企业员工的培训项目原本不是霍华德想和我讨论的话题(即便我认为他会非常乐于和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管们谈谈这个话题)。他相信领路人应该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无尽的效果,成为推动发展的催化剂,但前提是人们要先能接受领路人的建议。因此我问了一个他正在经历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从那种正式的领路人项目得不到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建立有意义的私人领路人关系网呢?”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普遍的误解:领路人和榜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很多人如果搞混了这个概念,结果必然会让自己失望。”霍华德指出,“榜样也许可以成为领路人,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所产生的效果和与你互动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榜样是你愿意去效仿的图像而已,你无法与其建立关系。而领路人是与你息息相关的,可以帮助你深入探索周围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帮你更好地做出适宜的行动或选择。”

“换句话说,”我说,“领路人是来为你的人生事业进行投资的。”

“这种说法很好地描述了领路人与榜样的区别。”霍华德说,“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在寻找领路人的过程中有两种类型可供选择。一种是事业领路人,不管是在现在的公司,还是在将来寻找新雇主的时候,帮你指点事业上的具体战略。另外一种是精神遗产领路人,他会直截了当地把你所需要了解的事摆到明面上,带给你更广阔、更综合的视野,帮助你更好地规划事业。以我的经验,大多数人喜欢把重点放在寻找事业型领路人上,却不重视对我们事业长远发展有益的指导和反馈。”

“当然,这两种类型也有重叠。一方面,把二者当作同一件事是不对的,另一方面期待有人能同时胜任这两个方面的领路人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会把你看得那么透彻,不管从哪个角度。”他说。

“但是,”我假装严肃地打断他,“我必须得说,作为我的领路人,你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

“尽管如此。”他说,“一定要在寻找领路人的时候认清你的需要,这个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才能得到你需要的建议,也能更简单地找到你的领路人。”

“好吧,再跟我讲讲事业型领路人和精神遗产型领路人的区别吧。”我鼓励道。

他思考了片刻,谈了他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领路人的定位。说起事业型领路人,他将其形容为短期战略性合作伙伴,因为他只能为你现在的工作情况和近几年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事业型领路人可以帮你理清两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是你的个人背景和发展路线。你的目标和兴趣如何契合你现在工作的任务、战略、企业文化,又如何契合你长远的人生目标。事业型领路人可以帮你以走捷径的方式达成你短期或中期的职业目标,帮助你选择发展路线。一旦你选择了一条路线,你的领路人就会帮你发现和处理你在这条路上遇到的障碍,并为你提供扫清这些路障的战略。一般他们了解你雇主的工作方式,可以帮助你有效地避开办公室雷区,还可以帮助你认清哪些人是不必去效仿的。事业型领路人还可以帮助你评估你的工作成绩,评估你在这条路上前进时是否发挥了全部价值。“换句话说,”霍华德打趣道,“事业型领路人会不断给你施加压力,他会这样问:‘过去一年里你是获得了12个月的经验还是把1个月的经验重复了12次?’”

第二个方面是认清你的优点和缺点。事业型领路人会帮你发现你的技艺和能力是否和你从事的职业相契合,还会作为你忠诚的回音板,不断提醒你有多优秀。有了这些,你就可以着手将你的能力运用到工作之中,甚至还能拓展更多能力。“重要的是,”霍华德论述道,“一个好的事业型领路人会在你自欺欺人时提醒你,还会告诉你哪些是你在职业道路上所必须拥有的技能。”

在我理解了这些想法之后,我们开始讨论精神遗产型领路人。“这些人不会过度关注你个人的优势和事业发展,而是会把重点放在你一生事业的宏观角度上。”霍华德说,“这种超前视角可以用‘完型’(指整体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性)来形容——你毕生的事业不仅仅是‘工作’‘事业’‘家庭’和‘其他一切’这些挂着标签的个体组合这么简单。”他解释说,精神遗产型领路人会将这一切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他们中的很多人会采取直观的方式,比如:“我现在的工作可以让我实现我对精神遗产的追求吗?怎样才能让我最大限度地利用我的机会?除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帮我实现目标?”

“但是真正在行的精神遗产型领路人,”霍华德说,“也会问一些不太直观的问题,比如,那些你毫不费力就办到的事跟那些带给你极大成就感的事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或者换句话说,你投机取巧做成的事是不是偏离了你的人生目标?这些人们通常不会考虑的问题有时反而可以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启发。”

在遇到转折点时精神遗产型领路人的作用就更重要了,霍华德说:“没有比在遇到情况时,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在旁指点,提供现在和将来都可以用上的解决办法,并帮你制定出详细战略更幸运的了。”

* * *

霍华德和我都认可领路人的重要性。在一个下着绵绵细雨的秋日,我们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又谈到了这个话题,还有他特别想梳理的三个细微差别。

“首先,我说在领路人和学员之间存在三点需要互相契合,但我想说的是,实际上没必要这么严丝合缝。相反,过于相似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你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此,没必要强求你找的领路人符合你未来十年人生路的发展要求。”

“这样说来,领路人不必和你有相同的目标,不用和你如出一辙,不用和你属于同一种族、宗教或性格类型。相反,你应该寻找一个有着不同个性的领路人。”他扳着手指说,“提出正确问题的经验和见解,对你的答案和你寻找答案的过程表现出的真诚和兴趣,提出客观的建设性反馈意见的能力,除了这一切,他还要愿意投入时间了解你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当他具备这四方面特质时,”他的手指相互缠绕在一起,“你就会发现你们自然而然地契合了,所谓的个人发展的催化剂也就会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