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自欺欺人要不得(第4/5页)

* * *

在晚餐以及之后的对话中,霍华德和我针对自欺欺人这个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探讨人们为什么总是容易深陷其中。他解释说大多数人是无意识的,人们总是会被谬论引导,从而错误地判断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盲目发奋的谬论,就是只要肯努力就能克服自身持久的缺点。换句话说,就是实现雄心壮志的职业目标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只要我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达到我的目标!”许多人视无限的自我改善为不可剥夺的权利,从人们的“美国梦”中就能看到这一发展潜质,这在18世纪至19世纪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霍华德对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很是敬仰,因为他的祖先就是美国西部的开拓先锋。但在历经几十载与各种公司打过交道,见识过人们形形色色的职业轨迹后,霍华德明白付出辛勤劳动并不是改变自身不足和劣势的万能灵药。以他的经验来说,尽管一个人自身有一些缺点,但仍能由于辛勤工作而获得成功,是因为这种刻苦努力磨炼了他们的技能,改掉了他们的不足。但这种情况只有在能力非常明显,或需要缩小的差距不那么大时才有效。不要误会了,霍华德的意思不是不建议大家努力,而是他认为善于观察和思考也是获得成功很重要的一点。

然后是关于聪明的谬论。假设你非常聪明,掌握某个领域的知识完全是小菜一碟。霍华德认识很多聪明人,他们中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能不费吹灰之力地领先,自己在任何领域都无所不能,却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在竞争中受挫。他们觉得在学校里自己成绩优异,到了社会上也能实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你一定想不到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在做决定时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我很擅长甲项目和丙项目,所以我一定也能胜任乙项目。’”有次霍华德对我说,“这就像是说‘我是一名出色的三百磅(约136千克)级摔跤手,因此我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撑竿跳选手一样’。”他的意思是,你不能同时做一名三百磅级的摔跤手和撑竿跳选手。如果有着惊人的决心,高超的撑跳能力,也许你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但如果你立志在奥运会上做一名三百磅重的撑竿跳选手,摆在你眼前的就只有失败和沮丧了。

顺便说,跟聪明反被聪明误类似的还有个谬论叫自以为是,主要表现为我们总是认为我们比同行具备更特殊的能力,即使我们并没有什么真知灼见。我们还会夸大自己的能力,认定我们是最适合做这份工作的人。霍华德把这些喜欢放大自己的人形容为“对着一张白板射箭,然后自己在箭落的地方画上一个靶心”。

还有就是乐趣和热情的谬论,即认为只要我们对一份事业感兴趣,就会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当然享受你所做的事情很重要,要是你对自己的工作压根没什么兴趣,你将无法拓展你的事业。此外,虽然对事业保有激情是一种优势,但这对改进个人能力的缺陷或增长知识技能并没有多大帮助,这就是为什么霍华德对詹姆斯说:“别总是什么都想当然,有时仅仅热爱一份工作并不能让你有所进步。”

最后是,有良好的愿望就能使一切梦想成真的谬论。这里讲的是人们通常会严重低估在职业道路中追寻宏伟的目标时所面对挑战的难度。这和盲目发奋是一码事,这些人相信只要闭上眼当作什么都没看见,就能使一切变得简单有序,波澜不惊。霍华德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对自信、乐观、有志这些积极向上情绪的肯定,如果想在职业上获得成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品质。“但是,充满自信地追求你的目标与把所有事看作小菜一碟是有区别的。”他指出,“思考与心愿、计划与希望、了解与渴望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亲手清除挡了去路的障碍跟等着它们自动为你让路是有区别的。”

早先我们认识的洛丽·斯格尔在克服这些可以导致自欺欺人的谬论上是一个好榜样。她喜欢做建筑设计,她听从自己的心声成了一名建筑师。她完全有能力拿到建筑学的学位,她比她的同学都要努力用功,但是当她客观地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核心竞争力,认真地分析她的导师对她作业的反馈后,发现她不具备“设计基因”。她的眼光独到,她可以对别人的作品做出很好的评价,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设计并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虽然那段经历令她感到十分痛苦,但好在洛丽具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这让她很快就意识到了危机,从这点来看,她是幸运的。很多人看不到自身的缺陷,直到有一天撞了事业上的南墙。一时间,他们的职业期望、个人价值期许,还有工作热情都被现实碾得土崩瓦解,这感觉是非常伤人的。

说完了这些谬论,让我们用霍华德的一句话来总结:“获得职业的成功和满意度靠的绝不是运气。那些为获得职业目标而付出努力的人,无论是公司的CEO还是公认的最优秀的艺术家,在成功路上都会经历一场关于自身特长、爱好和专业需要之间纠结的心理斗争。”

所以,如果你跟霍华德说你拥有满腔热情,追逐梦想的过程就足以让你满足,结果无关紧要,他会对你说:“加油努力干吧!”可如果你说这个目标对于实现你的职业满意度来说至关重要,他就会建议你沉静下来,认真、诚恳地想想你手中有什么王牌。我敢说,这样做你绝不会后悔。

嘉宾故事:杰夫·利奥波德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周四清晨,伴着咖啡的香气,在对话中我了解到杰夫·利奥波德真的是一个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干劲儿的人。杰夫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的猎头公司总部担任猎头顾问,专门为高端技术公司寻找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成员。“我爱我的工作,每天不用闹铃我就能准时在6点钟醒来,精力十足地时刻准备着投入工作,即便在周末我也要开电话会议。”他讲述道,“有时我的工作也会介入我的家庭和私人时间,但我还能适应,因为我总是干劲儿十足。”其实事实就能说明他的卓越:他的公司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他也比往常要忙碌许多,即便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现阶段,因为他是如此热爱他的工作,并且他将工作任务处理得非常好。

有趣的是,杰夫能成为如此成功的高管猎头的原因之一是他从他早期并不一帆风顺的创业经历中学到了很重要的东西。追溯回1991年,他刚刚带着MBA学位从密歇根大学毕业时,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经过精心挑选决定录用杰夫,这家公司就是微软。“表面看来,我拥有获得成功的一切特性。”他回忆道,“我的逻辑分析能力非常强,做事非常有条理,并且还十分精通我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我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被微软录用,更加坚定了我一鸣惊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