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想当然是靠不住的,还是要思考(第2/2页)

——答案是,鉴人性!

(06)

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假如徐铉不在江左,而是在赵匡胤阵营,情形又会怎么样呢?

不怎么样,赵匡胤根本不需要启用徐铉,随便派个清洁工过去,冲南唐李后主吼一嗓子: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能够把李后主吓出尿来。

也就是说,南唐之所以派徐铉出使,就是因为打不过北宋,所以想在舌战上扳回一局。

而对于北宋来说,这一局根本就无关紧要,总之我胳膊粗力气大,想揍谁就揍谁,想骂谁就骂谁,这是暴力时代的规则。暴力时代,实力就是一切。有实力,可以讲理,也可以不讲理,不讲理也是理,咋的,你敢不服?

社会未能彻底摆脱暴力之前,也只有冯起炎那类型的怪异人士,才会真的相信什么“你简单,世界就简单”,才会把自己玩到风雪交加的宁古塔。

如此说来,“你简单,世界就简单”这句话,大错特错了?

——这么说也不对。这句话,说它是对的,那就错了。说它不对,更是错。

——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道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成立。

(07)

重复一遍: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道理,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会成立。

“你简单,世界就简单”“你怎样,世界就怎样”这类心灵鸡汤,它们对某些人来说是对的,在一些事情上,是无可辩驳的。但如果偏离了这个常规,就一错到底,愚不可及。

这类话,对哪类人来说是对的呢?

——对于赵匡胤、乾隆帝这些人来说,对到了不能再对。因为他们掌握着主动,可以自主安排一切,他们想要简单,复杂者就得去死。他们不想简单,居于劣势者想简单也不可能。

但对于居于被动的南唐李后主,对于辩才无双的徐铉或冯起炎,真要信了这个,以为赢家的规则就是自己的,那会死得很难看。

——但即使是对于徐铉或冯起炎,这句话有时候也是成立的。

如果赵匡胤接受徐铉的规则,又或是乾隆认可冯起炎的认知,这就进入徐铉与冯起炎的主场,进入他们的特长领域,他们就会纵情发挥,就会发现,这世界真的按他们的想象在运行,想要简单就简单,想不简单就玩复杂,总之是简复由心,随性而为。

也就是说,在自己的特长领域,或是占据优势的领域,这句鸡汤,真的正确到了不能再正确。

(08)

前段时间,鸡汤文本中“做减法”风行,流行进了学校。

有位学霸,考上了哈佛,学渣向他取经:要如何做,才能考上哈佛?

学霸:做减法。

学渣:……咋个减?

学霸谆谆指点道:你只要把北大和清华减掉,剩下来的,就是哈佛、耶鲁了。

学霸:……你大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的道理,都是有道理的。

比道理本身更重要的,是道理成立所需要的条件。

——不是任何道理,对任何人都适用。有些道理,对你适用,是有营养的鸡汤,但对于另外一些人,却是地地道道的毒汤。

——也不是任何道理,在任何条件下都起作用。在适宜条件下,道理的价值无与伦比。但当条件转化,鸡汤就变成了毒汤。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能够辨识对自己有价值的,是聪明人。而能够在适宜条件下应用最有价值的道理,就是智慧。

(09)

我们每个人,在这同一个世界上,学霸知道的道理,学渣也知道。但学霸成为学霸,只是因为他总是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道理,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学渣,他先是拒绝对自己有价值的道理,而后,他发现自己陷入了道理的汪洋大海,因为丧失了选择能力,而失去了生活主动权。

但学霸是相对的,学渣更不绝对,哪怕你自认是个学渣,只要学习意识萌生,一点一滴地,强化自己的学习与辨析能力,也不难摆脱学渣的人生。

要想从生活中的学渣,晋升为学霸,第一必须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相对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一切都是相对的,只有错误是绝对的。

第二你要知道,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诚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智慧所描述的是不确定性,智慧本身也是不确定的,任何想要一个答案攻略的想法,是愚不可及的。

第三,这世界是非实在的——简单说,有时候你所坚信的,往往是错误的,就连这句话本身,都不太靠谱。想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先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最后一个,这世界一如人心,变幻莫测,举凡直线式思维,认为如此就必然这般,铁定会让你栽跟头。所以如果你简单,这世界未必简单。而如果你心灵明彻,智珠在握,才会真正领略到,对你来说简单的一切,对他人其实是很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