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预选 喜悦之岛(第6/6页)

这么一来,就不知道冠军该属于谁了。

三枝子很想看看纳撒尼尔·席尔伯格的表情,但她忍住了。

这幅情景就像在跑道上,本来以为已经落后了一圈的选手,忽然急速追上,在最后一圈,一下子赶上来了。

在短短时间内目击如此巨大的变化,真是好久不见了——不,也许是前所未见。

亚夜果然是天才,天才是最可怕的。

她见过很多天才,现在又看到了另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她跟马赛尔和风间尘身上的格局不同,拥有另一种广阔、异样的深刻。

到了后半,曲子渐渐迎来高潮,爆发性的欢喜。

每个评审都对这完美的总结感到很满足。

能够遇到这样有实力的参赛者们,自己真是幸运。评审们一定这样想。

忽然,她产生了一个疑问,霍夫曼所设下的炸弹到底是什么呢?

对,她一直在思考——霍夫曼所射出的箭,到底目标是哪里呢?

从巴黎的试听会上那个少年出现开始。

从听到那煽情的演奏开始。

当时,带着霍夫曼的推荐信来的风间尘,给出魔术师一般的演奏,让观众沸腾,引起了评审的议论,成为一个话题。

我自己也感到,包括自己的音乐观都受到了挑战,怀疑自己的耳朵还灵不灵。因风间尘产生焦躁,自己的心情嘛,对他的评价,一直摇摆不定。

但是——

霍夫曼的目的,如斯米诺夫所言,难道就是把一个超乎寻常的天才少年带来,挑战既成的音乐教育吗?

一眼看去,这似乎是最正确的解释。让那些声名在外的评审战战兢兢,正是霍夫曼期望的反应吧。

我把风间尘送给大家。

就像他信上写的一样,风间尘是一个礼物。

也许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推荐信好像由霍夫曼本人读出来。

经受考验的不是他,是我们,是我们大家。

把他当成真正的礼物还是灾难,由大家,不,我们来决定。

三枝子一边听着《喜悦之岛》,一边仿佛听到了霍夫曼的声音。

我把风间尘送给大家——送给大家。

忽然灵光一闪。

现在我所目击的,就是答案。

挥洒着爆发性的欢喜的参赛者,在比赛中完成进化,开出了花。

对,风间尘引爆的并不是音乐教育,他自身的才能成为引爆剂,他的才能让隐藏的天才们开始弹奏。那不是千篇一律的演奏、技巧性的演奏,是真正的有个性的才华,以风间尘的演奏为触媒开出的花。这才是霍夫曼设下的炸弹。

其结果就是自己眼前目击的天才演奏。

是这么回事吗?

三枝子一阵茫然。

我们已经接受了许多礼物,而不是灾难,是很棒的礼物,霍夫曼送给我们的礼物,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式。

三枝子觉得自己已经热泪盈眶。

不光是因为亚夜的演奏十分出色,而是她深深地感到霍夫曼的遗志如此清晰地传达给了她。是这样吗——

一边迸发着欢喜一边演奏的亚夜,风间尘的演奏、马赛尔的演奏、霍夫曼的演奏,渐渐重叠起来。

每个人的身影都是充满着无限欢悦的“礼物”。

我们真是幸运。

能在这里感受到这一切,多么可贵啊。

三枝子带着不可思议的感动,注视着舞台。

终于,《喜悦之岛》开始迈向高潮。

演奏的喜悦,倾听才能的喜悦,后继有人的喜悦。

真的,我们就在《喜悦之岛》上。

大家都沉浸在欢喜中,接受着上天的祝福。

每个人都在接受着音乐这个礼物。

最后的短剧。

直冲上高音部,然后一下子降下来。

勃拉姆斯的奏鸣曲结束的时候,无意识中站起来的亚夜,这次跟上次不一样。

她怀着坚定的信念,脸带欢喜的微笑,姿势优雅地站起来。

迎接她的是盛大的掌声。这些掌声,是献给参赛者的,也是献给观众,献给评审,献给所有人的。

钢琴大赛的第三次预选结束了。

足足两个礼拜,战斗结束了。

剩下的就是决赛。接下来能够演奏的只有进入决赛的六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