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你的心灵(第3/7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希望我们获得爱,希望我们表达爱,但谁都不开这个金口,谁都不做第一个。什么是仁者?“仁”绝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思维中,它应当转化成一种行动,也就是说让你自己对他人的帮助无私地放射出去;用你自己的微笑、你自己的阳光去影响周围的人,这就是“仁者”。仁者会有很多的忧伤吗?其实所谓忧伤对一个人来说是相对的。破了一寸长的口子叫大伤还是小伤?在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那里可能疼一个星期,哭一个星期,一个粗粗拉拉的小伙子,打场篮球划个口子可能还不知道受了伤。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忧患——我们可能会面对失业,面对离异,面对朋友的背叛,面对和孩子的代沟,面对所有的问题——权且把它看成是一寸长的口子,这些事情人人可能遇得到,但每个生命个体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心理机制上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还是一个粗粗拉拉的小伙子?这通过我们拓展自己完成人的修炼是可以达到的,也就是孔子简单的两个字:爱人。爱人容易吗?我们真的能把这种爱传递出去吗?其实大家可以试试看。“智”无非就是知人,真正用心地去了解他人、懂得他人。张爱玲在写给胡兰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是什么?真正的懂得并不容易,大家可能觉得有很多人大家在一起可以做朋友,甚至有很多人可以做夫妻,大家相处一生,但是相互之间并不懂得。而真正的慈悲,我们需要有智慧的悲悯,能够宽容、体谅,能够以一种平心静气的态度真正和善地去善待他人,这个前提就是要懂得。这个世界真正的大智慧不在于学知识,而在于了解人。

老子曾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你能打败别人,说明你很有力量。但如果你能打败自己,才能说明你是强者,也就是超越。如果你能够了解他人,只能说你有智慧,但是如果洞悉自己的内心,有一种生命觉悟的建立,才能说你是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我们了解也是从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开始,这样的话,智者就可以少了很多的“惑”。“惑”是什么呀?上面是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我们世界的迷惑缘何而来?或者这样或者那样是当今世界的多元选择,下面的“心”字是说心底足够大就托住了选择,知道何去何从。如果你的心是苍白的、渺小的,你会被庞大的物质选择压垮,甚至不知所终。可以说在丰富物质选择的时代,内心有定力、有准则的人会面临幸福的生活,而内心没有定力和准则的人面临的就是一场纷乱的灾难。就像你看了那么多的牙膏广告,你知道买哪支牙膏好呀?迷惑不见得只是人生的选择,你确定买哪个牌子的牙膏,面对广告没有自己的分析都会陷入迷惑。什么叫知人?什么叫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了解自己的内心,真正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来说“智者不惑”,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认知表象下的真实。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名医叫扁鹊,他和华佗并称是中国最好的神医。有一天魏文帝问扁鹊说:“听说你们家兄弟三个都是学医的,那么你说说你家兄弟医术的高低。”扁鹊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家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自己的医术是最糟糕的。魏文帝很吃惊,说:“谁知道你大哥、二哥是谁呀?你可是名扬天下的神医呀?”扁鹊从容不迫地应道:“我大哥医术之高,是在一个人没得病的时候看出这个人的征兆,他的能力是防患于未然,大家都认为他不会治病,因为病没有发起来,所以他没有任何名气。我二哥能治小病,一个人病在初期用药把病压下去,能治小病的人就名传乡里。我医术差到只能治大病,这个人的病全发起来,等到我去的时候就要动刀,就要用猛药,把这个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其实这样的医生医术是最低的。”这是扁鹊自谦,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能做到宠辱不惊吗?我们能做到一个人在名扬天下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弱项吗?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在哪里吗?也就是说做一个真智者,不迷惑,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未来,你才能知道自己的选择究竟在哪儿。

什么叫勇者无惧呢?其实这种勇敢更多取决于心灵的勇敢,这种能力有时不表现为剑拔弩张、盛气凌人,它表现为一种云淡风轻、从容不迫。从容在今天其实特别奢侈,大家会说时间多紧呀,我们会说我们只争朝夕,来得及从容吗?从容是内心的一种状态,个人的状态表现为一种气度,即在生活中不要急功近利地直追结论,而去享受通向结论长长的过程。

我在丽江古城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走在街道上,我走路的脚步匆忙惯了,还保持在北京的样子,当地电视台的何台长陪着我,我们想着赶快把事情办完。我看见前面有三个纳西族的大妈,走路特别慢,一条路被三个老太太堵死了,我和何台长过不去。何台长用纳西语和大妈说:“借个路过去。”有一个老太太从夕阳中转过头说了一句话,已经习惯我们生活节奏的何台长“啊”了一声就停下了。老太太悠闲地说:“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都在往一个地方去,快走也是走,慢走也是走,干吗不慢慢走呢?”什么是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是让我们的机遇充满问号,当我们充满问号并且用心面对的时候是需要勇敢的。希望平衡的人说让我少一点问号少一点未知数,但一个自信和勇敢的人会说多给我一些挑战吧,我能应对。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能够决定生命的宽度。人的一生少则七八十年多则八九十年,也就这样而已吧。生命究竟是条小溪还是条大河,由宽度决定。我们能做的事情是缔结河床的两岸,让自己尽量宽广,这种宽广也是一种勇气。

我曾经在《〈论语〉心得》里讲过一个来自于日本禅宗的故事,网上很多人都在传这个茶师的故事。这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他原本是懦弱的、不勇敢的、不懂得任何武功的,但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茶艺师。主人离不开他,主人去京师办事非要带着他,他说如果遇到浪人向我挑战怎么办,主人让他打扮成武士,他战战兢兢跟着主人到了京城。主人出去办事,茶师出去就碰到一个浪人,浪人要比剑,茶师说不懂武艺,浪人说不是武士却穿着这身衣服就是侮辱了武士,我还是要杀死你。茶师说自己有很多事还没有办完,办完事下午再去找他。然后茶师直奔京城的大武馆,见到武馆的主人求主人教他一样死得最体面的方法,他说自己是一个茶师,遇到了挑衅。主人请他泡杯便茶,他想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泡茶,做得极其沉静从容,一套做得完完整整,做好奉给武馆主人。武馆主人说:“这是我人生中喝到的最好的茶。我可以告诉你不必死了,你去吧,你就用现在泡茶的心去面对浪人。我只告诉你这一句话。”茶师去了,到的时候发现浪人已经等着了。浪人气焰嚣张地说:“我们开始比武。”他笑笑看看对方,说不用着急,端下帽子整整齐齐放在旁边,把外衣脱下来整整齐齐叠好压在帽子下面,把袖口、裤腿、腰带系好,始终面带微笑、气定神闲。浪人的表情越来越害怕,心里越来越没底,不知道对手有多强。气焰微妙地此消彼长,到最后一刻,茶师把身上仅有的佩剑抽出来暴喝一声停在那儿,对面的浪人给他跪下了,说:“你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强大的对手。”这是个禅宗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真正的勇敢有时候并不表现在外在的力量,而表现在内心表现出的信念和整个人带出的气息。我们为什么和很多朋友交往中会说气场特别强,我们用全身心和大家沟通、交流。我自己是搞传播学的,传播学中有一个统计,用语言能表达、交流的信息只占整个信息的38%,剩下的62%是我们称为负语言系统的东西。负语言系统是一个人的表情、姿态、眉语之间流露的神情、体态、身边无形的气场。什么样的人具有心灵上的勇敢?这种勇敢是坦荡的、无私的,所以才无畏,应当是自内而外散发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