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第3/3页)

这中间,包含着作者对于文革灾难的民间版本,对于二十几年来经济转型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于仕途和学界的社会百态,特别是对于文化灾难的复燃机制和蔓延机制,做的一系列描绘与思考。作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本书可以说是余秋雨的生命之旅,是他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的精神历程,是以散文笔调贯通成的一部家族史诗。他独创的文体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宏观与细节等诸多对立性因素,呈现全方位的表现力度。

地位与影响:余秋雨在创作上擅长于文体的创造和实验,毋庸置疑,本书是余秋雨具有划时代文学意义的一部新创作。本书首创“记忆文学”,更是由文化兴叹走向生命的洞见。作者不把这本书称作是回忆或纪录,而是称之为“记忆文学”,是因为作者以真实的经历为节奏,不同于传记与回忆录,呈现给读者的是深厚的文学价值,以“结构”代替“虚构”为特征,让故事魅力充满丰盈灵动,以“散文”幻化“史诗”,让人生对立,更形成迭荡力度,这便是本书划时代文学意义的所在。

本书没有艰涩难懂的文字,文笔简练纯净,优美自然。作品的情感厚重而深挚,意味悠长。以平正、真实的记忆性内容组建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验,以散文笔调贯通成一部史诗的努力,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本书还交糅了体验与论述,激情与冷静,宏观与细节等诸多对立性因素,呈现出全方位的表现力度,是一本感人肺腑的记忆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