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那一页(第2/2页)

有关佛的菩提,依照《大智度论》的说法有五种:

1.发心菩提——一切菩萨发心求取菩提,是得菩提果之因。

2.伏心菩提——菩萨透过各种波罗蜜的实践,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3.明心菩提——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如实知自心。

4.出到菩提——在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的菩萨,在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著般若波罗蜜,灭除了烦恼的束缚,出离三界,得一切智。

5.无上菩提——即是佛果的觉智,等觉妙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提的最高境界,“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三藐三菩提”是“正、遍、知”之意,合起来说是“无上正遍知”。

以其所悟之道为至高,称“无上”。

以其道周遍而无所不包,称“正遍知”。

这含有平等圆满的意思,大乘菩萨愿行的全部内容,即在成就此种觉悟,完成这种觉悟称为“佛”,是“无上正等觉者”。

因此,佛也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

5

“什么才是真实的愿呢?”

对于愿的疑惑,我们已解决了大半,我深信所有在这世间,此生能行善的人,都是从前曾有本愿的菩提萨埵。像慈济功德会的诸菩萨、善上人,都是顺着本愿的轨道开向菩提的故乡;或是随着弘愿的航道,在飞向彼岸。这样想,常使我动容赞叹,心神震荡!

“我不知道是不是曾有那样的本愿呀?如果不是本愿,此刻要怎么做呢?”

在佛法里,把愿向前推动,叫做“愿轮”,有两个意思:

一是菩萨的弘誓,因为愿求坚固,能摧破一切魔障敌众,如转轮圣王的轮宝。

二是菩萨从始自终,回转于自己的誓愿而精勤不已。

我们的轮子不断向前走,只要看清前面的道路,忘记过去的痕迹有什么要紧呢?如果愿轮尚未转动过,从现在开始转动不是很好吗?

我想起飞机穿破云层、火车行走深黑的乡野的情景,我们一点也无畏,因为知道自己的发心,了解自己要抵达的目标。

这时我翻开六个月前写的原来那一页,在旁边加注两句:

愿慧悉成满, 得为三界雄。

愿,是我们写在心灵笔记上热情的希望,是给生命关怀的书帖,也是不枉费人间一遭的证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