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庵随笔》作者汪东(第3/3页)

我在苏时,赁庑胥门外枣墅,旭初居道堂巷,相隔城厢,无缘把晤,闻声渴慕而已。抗战胜利,旭初由渝东归,苏沪相距不远,常来海上,访旧小住,藉以疏散。那孙家鼐殿撰的后嗣孙伯群,和旭初有世谊,辟屋莫干山路,闹中取静,室宇轩畅,每次旭初来沪,伯群辄下陈蕃之榻。伯群留学异邦,和胡适之同一班级,学成返国,从事货殖,办阜丰面粉厂。可是人极风雅,沉酣文史,素标缃帙,烂然照眼,作魏碑书,熔铸入古。又富于收藏,旭初与之论文谈艺,乐且宴如,事有巧合,缘有后先,伯群哲嗣,从我读书,因此我和伯群亦相识有素。我喜书画扇,伯群藏扇以千计,如明代文徵明、唐伯虎、陶宗仪、王盂端、杨士奇、沈石田、祝允明、文嘉、王宠、海瑞、陆深等,清代的王渔洋、傅青主、王夫之、顾炎武、陈洪绶、王觉斯、金俊明、邵僧弥、吴梅邨、周亮工、徐俟斋、毛奇龄、褚廷琯、笪重光、王鸿绪、朱竹垞、姜宸英、张得天、李复堂、高其佩、郑板桥、金冬心、丁敬身、刘石庵、翁方纲、钱竹汀、王梦楼、钱南园、邓石如等,更较明代为多,伯群把它部居类汇,各有其次,镜框凡数十具,每框装配四扇,悬诸壁间,过若干时日,换置一批,一新展玩,我常往观赏。一次,适旭初在座,由伯群介绍,握手言欢,这时我谋刊《味灯漫笔》,蒙他宠题一诗:

月旦评量古有之,偶拈世说亦堪师。

多君闲话淞云后,又对青灯忆旧时。

他所著的《寄庵随笔》,又提到了我的《小阳秋》,殆所谓翰墨因缘吧!

某年,旭初主持文艺会堂的词学讲座,我和王佩诤(謇)教授同往听讲,旭初滔滔不绝,上下古今,佩诤提上一条,请他作倚声的传统唱法,他引吭高吟,极抑扬顿挫之妙,满座为之击节。

旭初同母为行三,异母为行八。他尚有集外词,存上海图书馆。他又有《辛亥革命前后片段回忆录》。我在《南社丛谈》中,列有一小传。沈延国别有《吴门二汪》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