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2 奥莉芙(第2/3页)

终于,在这个早上,这个岗位的广告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似乎能听到那上面的文字在冲我大叫大嚷:梅西百货公司女式衬衫部招聘采购助理。

我想象着自己与一位来自芝加哥的销售人员会面,他向我展示下个季节的女式衬衫。谈好了生意,我又和文案讨论如何撰写通告上的新广告。然后,我发现自己得去欧洲展开下一次的采购之旅。

当然,如果我不从自己的幻想中摆脱出来,得到这份该死的工作,一切都别提。我得先洗个澡。当热水从亮晶晶的镀镍喷头喷涌而出时,我想起了当初在冷泉港时我们那可怕的浴室。老式的衬锡澡盆外套着木箱子,让人想到棺材。不管如何擦洗,油毯地板看起来总是脏兮兮的。而现在,这里是闪闪发亮的白色瓷砖墙,水温随时可以调节,门口有全身镜,我躺在充满泡泡的洁净陶瓷浴缸里,享受着这一切。

其实,我不想要那面镜子。我总是避免看到自己赤身裸体的样子,可在这间浴室里,总免不了瞄到镜子里的自己。看到自己一丝不挂,总是觉得怪怪的。即使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医生也会让我穿着衬裙和胸衣。同样,我也没有看过其他人赤身裸体。如果不是在博物馆里看到过人体的介绍,我完全想象不出穿着工作装的人脱光了是什么样子。

沉迷在热水的包围中,开始想穿什么衣服去面试,我决定穿那件漂亮的海军蓝裙子,搭配绣着白色蕾丝边的博列洛短外套。感谢霍尔女子学校教给我的淑女课,让我在合适的时机知道如何将自己打扮得文雅得体。梅西百货的面试官将会看到一位个子高挑的女郎,她即便不够美艳也端庄俊朗,而且品位教养俱属上乘。

穿戴完毕,准备出发的时候,我的自信突然又不见了,一阵紧张袭来。我连忙打开衣柜,找到母亲以前的暖手筒——日记本藏在里面。

1907年10月2日

我终于要参加人生中的第一场面试了。不要怀疑自己。他们有什么理由不雇用我呢?我比其他人都符合他们的条件——这一点应该很明显。我只需要保持镇定,不要笨手笨脚就行。

坐着电梯,一直下到曼斯菲尔德酒店那铺着大理石地板的前堂大厅。一位红头发的门童祝我早安。“小姐,要出租马车吗?”

“不,谢谢。”

我从来没要过出租马车,但每次外出的时候他总会问同样的问题。也许他不赞同一个年轻的女孩独自走在城市里——也许只是我觉得他会不赞同,因为我过去常常没有独自出门的自由。不管怎样,去考虑门童到底是怎么想的,有点儿不着边。

我穿过麦迪逊广场花园,马术比赛的宣传旗迎风招展。出门时也许应该带把伞。乌云正遮蔽每一丝阳光。继续向前走,经过街角一座外表壮观的教堂,我突然想起艾达姑姑的来信还没有回复。她问我和父亲决定去哪家教堂做礼拜。我这位虔诚的姑姑,父亲的小妹妹,自从我母亲过世后就和我们一起生活。我可不敢和她说,我们搬到纽约后,就再也没去教堂做过祷告。

前面,钢铁骨架的大都会大厦高耸入云,这座奇异壮丽的大楼还在修建当中,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人行道上铺满了建筑用的大理石和钢材,我只好经过街道,从麦迪逊广场公园穿过去。

突然,我听到有女人在叫嚷。她有麻烦了吗?循着声音,我发现她正在发表演讲。这位女士站在一个讲台上,附近还零零星星围着些人。她穿着白色的女式西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她身后的黄色小旗子上写着:妇女选举权。

“我恳求大家,不要让你们心爱的妻子和母亲无法发出她们的声音!”

我环顾四周,几乎都是男士,不知道她的话能否打动他们。

“不要拒绝你们的女儿拥有这个国家每个公民都应该有的基本权利。”

站在我旁边的一名年轻男士向演讲者扔了一个苹果核,“嗖”的一声,苹果核从演讲女郎的头边掠过。她不为所动,继续宣讲。

“如果你们不加入进来,不努力,一切都不会改变!未来掌握在你们手里!”

只有男人才能给女人选举投票权?我觉得这不对。凭什么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他们手里?

演讲者举起握着的拳头,总结说:“请给妇女选举权!”

有人嘲笑,但大多数听众还是礼貌地鼓掌。人群散去后,我继续向前走,来到百老汇大街,这里的一切都让人兴奋。父亲喜欢抱怨说,自从他少年时代以来,纽约市就每况愈下,但我觉得我们的街区像巴黎的林荫大道一样可爱。虽然我没有去过巴黎,但霍尔女子学校带我们去皮茨菲尔德市的艺术画廊看了法国印象派的画作。我最好的朋友黛西,曾经被这些绝美的画迷得死去活来。她在绘画上有天赋,渴望着成为杰出的艺术家。

黛西。要是她现在和我在一起就好了。在霍尔女子学校,我们形影不离。我们的友谊中有一种奇妙的对称:她个儿矮,我个儿高;她想象力十足,我务实本分;她父亲早逝,和母亲一起生活,我正好相反。受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和哈里特·马蒂诺等作家的影响,我们都支持妇女平权的理想。我们都想有朝一日成为独立女性。这需要劝说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在纽约合住一间公寓。我们想拒斥婚姻的牢笼,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于职业发展。她想做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我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走到公园的另一边,我停下来,准备穿过大街。喇叭高声刺耳,铃声纷纷,马鞭噼啪作响,熨斗大厦前嘈杂一片,这里就是第五大道和百老汇大街交汇的十字路口。当交通慢慢趋于平静,我走下了人行道。在我的右边,一辆满载游客的观光车也想趁这个机会过路,突然驶出了停靠点。我向后退去,司机也踩了刹车。站在车顶的导游拿着扩音器对我说:“现在向前走,小姐,动起来!”我不清楚他是在客气礼让还是想让我尽快走过去。

我把帽子紧紧抓在手里,一边闪避左边来的手推车,一边躲着右边的运货卡车,还得小心脚下一块块的马粪,就这样冲过了大街。成功走到街道另一边后,我就被百老汇汹涌的人群裹挟着,不得不加快脚步,跟上周围人们的步伐。

我后来才知道,从霍尔女子学校毕业后,黛西和母亲去欧洲度过了一个夏天。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了她的道歉信,她告诉我,我们以前想好的在纽约合住的计划得推迟了。她现在有个机会,可以在伦敦一所有名的皇家学校学习一年艺术。我为她高兴,为自己伤心。一年以后,黛西仍然待在伦敦,这一次她没有向我道歉。我们在纽约共享一间公寓的计划就这样搁浅下去,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美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