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 叙功(第2/3页)

天子听了林延潮之言眉心一抖。

王锡爵道:“老臣当国之初,一心想重归于高祖,成祖时政治清明的气象,但至今日才明白一时当有一时法,再归于高祖,成祖时气象已不可得,至于将来施政如何走老臣不知如何主张,与其尸位素餐,倒不如留待后人。”

“至于老臣所举的沈一贯,罗万化二人,皆一世之才,但论及匡扶社稷二人力有未逮,至于抚世之才不是没有,就看陛下想不想用就是。”

说完王锡爵起身道:“陛下,自古以来君臣相遇相成,始终完美如臣乎,谁乎?一出再出,千负万负,又博异常之宠以去如臣者,又谁乎?陛下再生之恩,老臣万死难以报答,今日以肺腑之言道之,还请陛下裁量,老臣先行告退!”

说完王锡爵起身离去。

天子看着王锡爵离去,默然不语。

而在宫外还有另一人目视着王锡爵,此人正是田义。

田义目送王锡爵,脸上露出一抹不屑之色,这时候一名小太监走到田义身旁对他耳语了几句。

“是沈一贯,罗万化?还有第三人?”

小太监低头称是。

田义点了点头,然后冷笑一声。

石府。

石星正与一名仙风道骨的老者,以及数名官员正在饮酒。

这位老者不是旁人正是沈惟敬。

“这援朝平倭的大功,全仰仗沈先生,石某这杯酒先敬沈先生!”

沈惟敬闻言抚了抚三尺长须笑着道:“岂敢,岂敢,倭寇鼠辈,惧皇上天威,摄本兵威名早有怯意,老夫过去不过一席话即束手而降!”

石星闻言大笑,当即与沈惟敬对饮一杯。

暖酒下肚,沈惟敬脸色更是有几分红晕大呼:“满上,满上!今日大家不醉不归。”

石星大笑,一旁一名户部郎中给沈惟敬斟酒,阿谀之色十分明显。

沈惟敬继续大吹牛皮,比如倭酋丰臣秀吉,小西行长见了他先是如何如何之傲慢,如何如何之无礼,但只闻他沈惟敬一句话下,在场倭酋无不色变,无不动容,无不颤栗。

总而言之,沈惟敬他老人家是游刃有余,视百万大军如无物。

沈惟敬酒喝得有些高,后来越吹越不像话,除了石星认真倾听外,一旁官员都有些听不下去,但即便如此还是要恭维几句‘诸葛孔明舌战群儒不过如是’,‘班超,王玄策不如沈公矣!’

沈惟敬听了更是高兴,不久醉倒在酒桌上。

却听他模模糊糊道了一句:“其实沈某哪里有什么功劳,全仰仗林经略只故!”

众官员一听色变,这算是酒后吐真言吗?石星与林延潮不对付,是众所周知啊!

大家看石星脸色确实有些不好看,连忙道:“沈游击醉了,醉了,快扶他下去休息!”

当即数人将沈惟敬退下回房歇息。搀扶下沈惟敬掩面,眼中左右看了一眼,哪里是有醉意的样子。

而石星与几名官员又重新回到了酒席上。

这数人都是石星乡党心腹,故而沈惟敬走后,酒席上又是另一个气氛。

一人出声道:“听宫里传出消息,王太仓似向天子举荐罗万化,沈一贯二人入阁。”

“哦?”石星抚须想了想忽道,“这沈四明与王太仓似没什么交情吧!”

“确实没有交情,故而才要举荐,为得就是保罗康州入阁吧!”

“原来如此!”石星点了点头,“王太仓还有这一手,沈四明是当今吏部尚书陈余姚的同乡,这浙籍官员在朝堂上可谓声势不小,若沈四明入阁内外呼应……对了,这沈四明老夫记得是反对封贡的吧!”

几位官员都是点头道:“正是如此。”

一名官员道:“都已经说了贡道放在朝鲜了,还能在朝鲜铁山这样的要害之地屯兵,倭国另外赔银于本朝三十万,这些我等与玄苏,小西飞都已是谈得差不多了,那些官员还有什么不满意。”

“京中户口外乡人十之五六,外乡人中浙籍之士又居十之五六,这……需谨慎啊!”

石星点点头道:“沈四明此人处事阴柔,且城府深沉,他在阁中主持,若他反对封贡,那么何人可以阻之?”

“赵兰溪素来无胆,张新建没有根基,沈四明若与陈余姚二人同气连枝,那么势必难制啊!我等必须寻一支持封贡的阁臣,万一东事再起,圣上怕是要问罪于我等了!”

听了石星这么说,众人都面有难色。

一名官员问道:“那么朝中有哪位大臣是支持封贡呢?上一次廷议除了元辅之外,满朝官员无一赞成封贡,都是许封不许贡!”

石星来回踱步一阵,突然回过头道:“想来想去只有一人!”

众官员眼睛一亮道:“林侯官?”

“不错,这朝鲜之功堪合未定,若是我们与林侯官修好,送他一个天大的人情。到时林侯官有这朝鲜之功在身必然顺势入阁,而后在封贡之事上支持于大司马!”

“只是……只是林侯官与大司马之间的恩怨……”

石星闻言摆了摆手道:“我与林侯官并无私怨,只是封议之争罢了。这一次朝鲜之功九成在林侯官,石某一事归一事,这抗命之罪当劾,但倾世之功则当公布于天下!”

众官员闻言纷纷道:“大司马高见!”

“大司马果真公忠体国!”

“大司马无私念啊!”

石星闻言微微点了点头。

次日,朝鲜大功兵部终于堪定。

李如松加其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本来石星还保荐李如松为辽东总兵,但几位言官认为李如松劳苦功高,应修养一二,故而暂未授辽东总兵。

至于蓟辽总督宋应昌,则官拜兵部尚书,总督京营戎政。

李如松麾下各将李如柏,李如梅,查大受等等都有封赏。

而吴惟忠实授浙江副总兵,另赏赐黄金白银。

南军将领之中唯独王必迪因于道之作梗,没有封赏,也没有抚恤。尽管朝鲜国主替王必迪申冤,但也被于道之按下不表。

至于出使倭国给事中林材,因坚贞不屈之志,洞悉倭国虚实也被拜为右通政。

而陈行贵则留在朝鲜没有回国,给朝廷报了一个病亡。

林延寿因在山东手刃倭寇‘五人’的开挂之举,而被兵部如愿以偿保奏为千总,继续坐镇于山东。

至于林延潮,石星将他的功绩列在第一,称其尽管有晋州之战抗旨之过,但不掩援朝破倭之功,另外朝鲜国王世子也不忘记林延潮,一致称他于朝鲜有再造之恩,经过兵部向天子陈奏。

当然林延潮已是礼部尚书了,故而对他的封赏,石星不敢擅议,而是交给天子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