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重逢(第2/2页)

“你来了实在是太好了。”

陶望龄此刻不知说什么,只觉得胸口一堵道:“劳老师惦记了。”

“走!老爷在屋里呢?”

陶望龄正要往前走,突然见垂花门前站着一人,陶望龄见了对方顿时再也不能自抑,上前拜道:“不肖弟子陶望龄叩见老师。”

林延潮上前扶起陶望龄哽咽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就想了今日门生弟子都到了,唯独少了你一人不好,现在算是齐全了。”

陶望龄起身后,林延潮问道:“这三年在浙江如何,举业可有放下?”

陶望龄却道:“学生时常温习,学生还有一事请求老师。”

林延潮一愕,然后笑着道:“你还有什么事要求我?尽管直言!”

“学生三日在灵济宫讲学,恳请恩师能够驾临。”

若说京中举子最多的地方,不是青楼,客栈,而是一处位于城西的庙宇。

这处庙宇称作灵济宫。

灵济宫供奉二徐真人,据说这二人曾治好了永乐皇帝的顽疾,故而受皇庙供奉,遣内阁大学士供奉行礼。

但嘉靖年时取消了皇庙的地位。

但对于读书人而言,灵济宫却是一等存在。

从嘉靖年起,科举的规矩为之一变,首先是释家以及子学渗透了制艺之道,在会试这一层面的科举不再以程朱之言为金科玉律。

然后就是王学大兴,在嘉靖隆庆时如徐阶,赵吉贞这样的王学大佬先后入阁拜相,如隆庆二年的程文里甚至第一次引入了王阳明的语录,到了万历时竟有举子答卷文章里贯通三教,最后得中进士。

这个时期的举人可以大胆地引用佛家,老庄,甚至是援儒入墨的方式,用墨子之言答卷。

要知道儒家与墨家是死对头!

儒家诞生于小资产阶级,墨家诞生于无产阶级,两边肯定是相互看不顺眼的。

放在先秦时,墨家子弟基本是见了儒家弟子就大骂,整天各种讥讽,先儒们要知道明朝举人居然以墨子之言答制艺,肯定是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大骂,按也按不住。这放在明朝中前期,清朝时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每次的灵济宫大会就成了各种思想交流碰撞的时候。

内阁大学士徐阶,泰州学派的大儒颜钧,心学大儒罗汝芳,以及聂豹,欧阳德,程文德都在灵济宫讲学,当时称一时盛况。

不过张居正在位时,他的为政作风,堪称务实黜虚,对于这样的空谈一向是予以贬斥,而且他也不喜欢读书人通过这样的讲学大会来反对朝廷,所以就被严令禁止了。

但是张居正去位后,灵济宫讲学大会又起,无数在京的读书人都蜂拥而至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