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军形第四(第2/5页)

可胜者,攻也。

杜牧注解说:“敌人有可胜之形,则当出而攻之。”前面讲王翦灭楚的例子,就是“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六十万大军开到别人家门口,看你严阵以待,我就等着,守着,守了一年。等楚军一动,露出破绽,出现可胜之形,马上出击,一举得胜。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孙子的思想,一贯谨慎。守则不足,知道自己力有不足,就守。要力量多大才攻呢?一定要“有余”才攻。光力量够了还不行,一定要有余,要留有余地,要多留余地,要有压倒性的优势才攻。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梅尧臣注解说:“九地,言深不可知。九天,言高不可测。”

杜牧注解说:“守者,韬声灭迹,幽比鬼神,在于地下,不可得而见之;攻者,势迅声烈,疾若雷电,如来天上,不可得而备也。”

所以善守的人,如藏于九地之下,守得敌人一点都不知道。善攻的人,一攻起来,雷霆万顷,覆天盖地,让人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和还手之力。“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守,能保全自己。攻,能获得全胜。

孙子的全胜思想,全胜的全,不光是要保全自己,也要保全城池物资,甚至还要保全敌人。

一是自己保全,不要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二是争取把对方也保全,不要他败退的时候把桥梁、道路、城池等基础设施都破坏了,把粮仓物资也烧了,要把这些东西都保全,为我所用。最好,人也不要杀他们的,把他们的军队也保全,一看我们从天而降,没有战斗意志了,放下武器投降,加入我们的军队,我们的队伍就壮大了。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千万别以为“守”是保守的,是不进取的。

守,本身就是胜的积累,而且是加速积累!

从企业经营来说,简单的类比可以讲专业化和多元化的问题,你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是攻,深耕在一个领域就是守。王石当初把所有的公司都卖掉,就守住一个房地产,就守出了一个万科。

从个人来讲,行行出状元,就是专注、坚持。任何一个人只要专注一个领域,五年成为专家,十年成为权威,十五年成为世界顶尖。

在经营上,你守住一个地方,能守出一个世界顶尖来,就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所以守,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是深深地藏于九地之下,没人知道你水有多深,因为他们没有在一个地方耕耘过这么久,没有达到过这么深,你就能形成最高的竞争壁垒,我把它称为竞争堡垒,别人进不来。

那什么叫“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呢?就是你觉得他在攻击你的时候,他根本没攻击你!

因为,他在九天之上,他跟你不在一个平台,不在一个层面,不在一个战场。现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要拿移动互联网门票,那门票却不是由谁来发的,都是你自己画的,画成什么样?每个人逻辑都不一样,各在各的天空,不是一回事,哪有什么竞争!都是自己的事。

什么叫竞争?竞争的本质是要你没法跟我争,而不是我要跟你争。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先为己之不可胜”,也是《道德经》说的“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一旦你想去跟某某争,你已经输了。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跟谁争,只是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他争走了。

当你在“九地之下”的时候,你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别人比自己风光,就像当初华为不进房地产,阿里巴巴不做游戏,专心磨炼自己的核心能力。当你厚积薄发、横空出世,人人看你都是“动于九天之上”,别人想学你,得坐时光机器回到十年前去学,甚至回到你的幼儿园去跟你一起学起,哪里学得来!他们看到的,都不是你成功的原因,因为你已经活在众人的想象之外。

真的智将,他的功劳,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华杉详解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人人都看得出来的胜,你也看出来,那不算本事。

曹操注了四个字:“当见未萌。”没发生的,没显现出来的,你能洞察到,那才是本事。

我们评论一件事时,总是说:“看结果!结果最说明问题!”结果不一定能真正说明问题。因为今天的结果来自昨天的决策,换一个决策,结果是比这个好,还是差,谁也不能回去再走一遍试试,而且对结果的认识和解释,每个人还不一样。我们要讨论的,永远都是对未来的判断,这一步下去,未来会怎样,那每个人看法差距就大了。

李筌注解说:“知不出众知,非善也。”

你能看到的,都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那不算本事。要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韩信破赵之战,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韩信拂晓带兵出井陉口,先传令开饭时间,说破赵之后开饭。诸将都不信,假意答应:“诺!”之后背水列阵,赵军看见大笑。结果韩信一鼓破赵,刚好到饭点。这就是知道众所不知的案例。

韩信知道的是什么呢?一是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让士兵们没有退路,拼死作战;二是两军接战后,派两千骑兵突入敌营,把赵军军旗拔了,全插上汉军旗帜,大喊赵军败了,让赵军心惊胆裂,一哄而散。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你打赢了,全天下都说精彩,那不算“善之善者也”。

按孙子的标准,韩信的背水一战又不是“善之善者也”了,因为这事不常发生,不是有把握的事儿。比如你用一万人击败了敌军二十万人,那必然天下闻名,全天下人都说你厉害,两千年后史书上还写着你的案例。你若用二十万人吃掉了敌军一万人,没人会记你一笔。但是,一万人击败二十万人是小概率事件。你这将军怎么带的兵,居然让一万人和敌军二十万人遭遇呢?靠着运气和对方是个笨蛋,居然让你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