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撤 退(第2/2页)

但里欧说他另有想法:“以色列这么做反倒比较有可能把和平的契机越推越远。我很不满意这种单方面的行为。你觉得面对以色列这种破天荒的举动,为何巴勒斯坦人的反应只是普普通通?他们为何没有欣喜若狂?为何没有举国欢腾、彻夜狂欢?”

里欧说巴勒斯坦人当然会对以色列的一举一动小心翼翼。因为在经过四十年的被占领之后,他们很难相信以色列会释出任何善意。加沙是反抗的温床,尽管该区贫穷、识字率低,仓库却堆着满满的简陋卡桑火箭[54]……只要该区没有以色列人,以色列对付加沙简直易如反掌,只要全面封锁边界不许任何人进出即可。因为加沙人往以色列发射了几枚自制火箭,于是以色列决定要集体惩罚加沙人,把那里变成一座监狱。如今加沙走廊上各地方势力相互冲突,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卡桑火箭依然会继续射向以色列,只不过以色列现在可以对火箭发射者采取实际作为。以色列会大力反扑,切断电源、水源、煤气,若犹太人还在,便不可能采取这些手段。如今各地方领袖权力在握,加沙很可能会脱离西岸地区自行独立,沦为一个缺乏国际援助的流氓国家。

尽管当时他的预测听来杞人忧天,但不出几个月都不幸言中。以色列封锁加沙,使这块法外之境与世隔绝;我过去在伦敦前东家合作的编辑艾伦·约翰斯顿被某地方势力绑架,在加沙取得压倒性胜利的哈马斯为了确保艾伦能被平安释放,向敌对势力采取浴血攻击。国际组织也停止向这一小片住有上百万贫民的土地提供当地急需的援助与资源,而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以色列、对全世界,甚至对彼此都燃起了熊熊怒火与仇恨。

“你会把这些预测都写进你的报告里吗?我很好奇国际上会做何反应……”我对里欧说。

“我们组织的立场是要支持这次撤退。我只是不喜欢以色列的处理方式,他们应该通过协商,而不是强行撤离移民。”

“如果不靠武力把极端分子撤出,以色列又该如何从一九六七年就开始占领的土地撤离[55]呢?”

“就把不愿搬离的犹太移民留在那里,这样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反而可以加速和平进程。”

“什么意思?你是说套用阿尔及利亚模式吗?”我说。塔玛老是说可以套用阿尔及利亚模式来解决以色列殖民区争端。当初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打了八年杀戮战争后签下一纸和平协议,法国分阶段逐步撤出阿尔及利亚。当地法国人获得三年缓冲期,并且可以自由选择成为法国或阿尔及利亚公民。既然法国并未强制撤出当地移民,因此也就无须负责赔偿那些自愿回归法国的移民。多数法国移民都选择回归,不过仍有约两万名法国移民选择以双重国籍身份续留阿尔及利亚。

“这样一来以色列就可以不用像加沙的固斯卡提夫(Gush Katif)殖民区那样,对强制撤离的移民付出巨额赔偿。”我对里欧说,“不过你何以见得巴勒斯坦人想跟那些极端分子一起生活?那些人可是坚持西岸地区,也就是圣经记载的犹太与撒玛利亚(Judea and Samaria)区是上帝许给犹太人的。你能保证巴勒斯坦人在经历那些移民几十年来的劣行之后,不会出手报复吗?”

“如果那些移民不愿或无法搬离加沙,他们就非得改用巴勒斯坦护照不可。至于要阻止双方互相残杀,就必须先签一份和平协议,提供巴勒斯坦难民实质补偿。”里欧用清澈的声音说道,语气听来充满决心。

“如果以色列是真心想要和平,”我说,“它就不会继续筑起一道道混凝土墙,把西岸地区许多大范围殖民区团团围起。”

又一次,我觉得自己随他来到中东是个正确决定,因为我得以亲自见证这场古老冲突的种种迂回转折。里欧充满干劲儿,他对世界地图上这问题重重的一小点怀有崇高使命,我欣赏他相信自己至少能试图改变现状,而我们许多人早已背弃曾有过的远大理想,不再执着于想改善这个世界。

他所属的组织坚信两国方案,但里欧期盼的是犹太与巴勒斯坦双方能共组一国。里欧认为粗糙地分割只会制造永恒的冲突。如今加沙被国际组织与以色列抵制,但他深信唯有将加沙纳入和平议程里,并且将哈马斯视为对等政权与之对话才是正道。

国际社会主张哈马斯应先承认以色列,否则将继续忽视该组织。哈马斯在二○○六年横扫巴勒斯坦国会选举之后遭到国际抵制,里欧许多任职于民主团体的友人对此都未置一词。

里欧总说国际社会不该对哈马斯拒绝“承认”以色列感到大惊小怪,因为那不过是反抗策略的一环,事实上许多哈马斯成员很乐意参与和平协商。

我对于哈马斯与其在巴勒斯坦政坛采取的暧昧立场持保留态度,但还算乐见哈马斯最后全面占领加沙。因为起初各方似乎都很欢迎此组织打击各个地方势力,使该地不再陷入分裂。再加上艾伦·约翰斯顿被“伊斯兰军”挟持近四个月之后,哈马斯成功促成他平安获释。那几个月里我们想到此事便会悄然落泪,特别是有一天其中某个组织声称他们已将其杀害,哈马斯通过政治斡旋使其获释,这令我先前对这个伊斯兰组织摇摇欲坠的信心再度恢复。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哈马斯于选举大胜不久后,该组织开始在加沙破坏并屠杀与其对立的法塔赫组织(Fatah) 。

尽管里欧对于这片土地的政治前途有着各种美好想法,但他困在一个观念与他并非完全契合的组织里。我毫不同情他的处境,特别是在他一连数周抛妻弃子专心写他的“近况报告”之际。我会滔滔不绝地说他不过是在编写成堆的谎言罢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报告。我会出言抨击,说他不该屈就于此。我相信他来中东不是为了写一些讨好国际人士的中东报告,而是要来做一些当地人民真心期盼的事情才对。

现在回想,我其实该多体谅他一些,发言不该如此直接,应该要更圆滑、更替他着想。但由于我逐渐被排除在里欧忙乱的生活之外,对他心生不满,再加上此地的政治困局令我成了一个满怀愤恨、铁石心肠之人。此地的种种纷扰介入我们之间如此之深,令我们再也无处可逃。我不想为了他的“理想”,为了中东地区的冲突管理而牺牲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