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3/3页)

布兰迪马上变成了随和的语气,说:“是许主席啊,你好!你好!有事吗?”

许主席说:“柏林,叶子农,想起来了?调查叶子农的报告送来了,跟你说一声,有个交代。另外调查费没用完,还剩了8000,你什么时候抽空拿回去吧。”

布兰迪问:“调查报告是英文的吗?”

许主席回答:“当然啦,你花的钱嘛。”

布兰迪说:“好的,好的。你稍等,我马上去拿。”

许主席对布兰迪的反应有些意外,愣了一下,说:“哦,好的好的。”

放下电话,许主席说:“他说他来拿,好像挺感兴趣。”

老九说:“想拿就拿呗,在柏林他们争过几句嘴,话不投机。”

许主席忽然怪怪地笑了,说:“刚才布兰迪声音不对嘛,有点喘气。”

老九一时还没明白,问:“怎么了?”

许主席笑着说:“过生活呢。”

老九哈哈一笑,说:“你看你,坏了人家的好事。”

3

布兰迪接到许主席的电话后反应异常迅速,马上开车来到了华商会,他让女朋友在车里稍等,自己进了商会,也就是几分钟工夫就拿着调查报告和8000美元出来了,许主席把他送到门口,招招手看着他开车走了。

驶离华商会不到两公里,布兰迪靠路边停下车,就在车里看文件。文件内容不多,但他看得很仔细,看过一遍再看一遍……文件印证并放大着他在柏林的那个微弱的敏感,他的心情也在这其中发生着变化,他感到正在看清一种东西,并且被这个东西推动着。他觉得自己那种踌躇满志的感觉又回来了,那种踌躇满志只在他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曾经有过,那是一种久违的、已经被平淡岁月磨灭了的感觉。

女友说:“回去再看吧。”

布兰迪仿佛没听见,而是自言自语道:“我的直觉是对的。”

女友问:“什么直觉?”

布兰迪说:“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工作去研究马克思主义22年,说明什么?”

女友说:“说明他是笨蛋,谁的书也不用读22年。”

布兰迪又自语:“如果我的判断没错,这将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有很大价值。”

女友问:“什么事?”

布兰迪收起报告说:“工作,你不懂。现在我送你回家,晚上不跟你吃饭了。”

女友不满地说:“你总是这样,一完事就让我走。”

布兰迪说:“我有事要考虑,很重要,我需要一个人安静。”

……

布兰迪先把女朋友送回家,然后再回自己的家。布兰迪住在曼哈顿上东城一座高层公寓的22层,上东城面积不大,房价很高,是富人比较聚居的地段。这套公寓曾是罗家明一家初到纽约租住的房子,也是罗家明与布兰迪认识的地方,那时的布兰迪还没离婚,与妻子住在另一套公寓,自从离婚后他就一个人住在这里了。

布兰迪躺在宽大的沙发上,就这样躺着,他想啊,想啊……不知不觉房间里的光线越来越暗,直到夜幕完全落下,眼看着银色月光透过落地窗洒落在地板上。或许夜色的沉静更能催化他的思考,他也没有去开灯,让自己沉浸在夜色里,只是偶尔抽支烟,借着微弱的月光往茶几的烟缸里弹弹烟灰。无数个理由、词汇、可能……像萤火虫一样在他脑子里乱纷纷地闪来闪去,渐渐形成关联、逻辑,形成一个理论上可预期的结果。

这时候他才感觉到肚子饿了,起身打开灯,但是并没有先去厨房,而是先到书房打开了电脑,然后才去厨房找吃的。冰箱里储存了很丰富的食物,他拿了一个汉堡用微波炉加热了一下,一边吃着一边走进书房,吃完汉堡擦擦手在电脑前坐下,打出了一个标题:

大型电视片《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年》立项申请报告

陆陆续续,他又打出了一些零散而具有提示性的重要词语:东欧剧变……世界格局的新态势……与东欧当局推行变革政策所呼应的政治理论……东欧民众的心理倾向……东欧市场分析……西欧和美国市场分析……亚洲市场分析……1.3亿美元市场预期……有效利用迪拉诺广播公司的库存资源……叶子农……特定人选……政治背景、家庭、身世……迪拉诺广播公司在世界范围的权威度和影响力……大尺度、大视野……

随着思考他写下很多零散的提示,零散的提示逐渐变成提纲,而把提纲变成完整的立项申请报告,他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布兰迪申请立项的理由主要有3个,一是他认为遇到了合适的人选;二是以东欧各国当局的政治利益和民众的心理倾向驱动市场利益,兼顾欧美民众的胜利感所可以获取的市场利益;三是有效利用迪拉诺广播公司的库存资源,低成本。布兰迪的构想并没有政治上的考虑,而是利用政治时局获取经济利益,提高公司国际影响。所谓解析共产主义运动一百年,只是载体、手段。

此时的布兰迪并不知道,在这个城市里还有一个与他获得同样信息的老九也在关注着同一个人,只是各自的心事不同。他更不会想到,正是他今晚的思考从此拉开了叶子农多事之秋的序幕。而此刻远在中国红川的叶子农也不会想到,他介入罗家的债务危机就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债务危机还没结束,多米诺效应就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