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第2/2页)

【注解】

①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

②红豆:俗名相思子。

③采撷:采摘。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表达相思之情的诗。首句起兴,点明朋友流浪江南。次句设问寄托情思,紧接着第三句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末句一语双关点题,既切合“相思”之名,又晓喻相思之情。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②,弹琴复长啸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①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因绿竹围绕得名。

②幽篁:深密的竹林。幽是深的意思;篁:竹丛也。

③啸:啸歌。《诗经》:“其啸也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诗中以“幽篁”“深林”“明月”三个词写景,以“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写人物活动。短短四句,抒发了隐者闲适自得的情趣,并使外景内情交融无间、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艺术魅力。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①,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②。

【注解】

①桂花:亦称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等不同种类,此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闲:寂静意。

②“月出”二句:写只有被月色惊扰了的山鸟时鸣的声音,稍稍打破山涧中的沉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夜山林寂静的诗。诗中写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景,衬托出山林的幽静,给人以意境清丽,安然闲适之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

【注解】

①这是作者十七岁时所作。山东:指在华山以东,作者故乡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故云“忆山东兄弟”。

②茱萸:一名越椒,有香气,古代风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佩茱萸囊登高,以为可祛邪避灾。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重阳节思念家人之作。此时,他在外游猎功名。首句“独”和“异”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孤独无亲,漂泊之感。次句“倍”既体现了长久的乡思又表达了佳节思亲之胜,这三字实在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后两句把我思人的情绪,转换为人思我,把亲人互相思念之情,写得淋漓尽致,余味无穷。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江流大地外④,山色有无中⑤。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①汉江:即汉水,源出陕西省,经湖北省而入长江。临泛:泛舟于汉江观景。

②楚塞:古代楚国的地界。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

④“江流”句:言地阔江远,极目望去,如流天外。

⑤“山色”句:指远处荆门山色似有似无。

⑥“郡邑”二句:形容都市如在水中浮立,波涛如在远空翻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汉江景色的风景诗。首联写汉江雄伟壮阔的气魄,颔联写汉水的流长渺远,山色迷朦,伟丽雄奇。颈联近写汉江波澜汹涌澎湃之势。尾联直抒对襄阳风光赞美之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大好山河的热爱。全诗色彩明丽,意境优美。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②,客舍青青柳色新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④。

【注解】

①元二:不详。安西:即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境内)。

②渭城:即咸阳(今陕西省西安市)。浥:湿润。

③柳色:柳象征离别。“依依杨柳春”。

④尽:一作“进”。阳关:汉置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因在玉门关南,故称阳关。

【赏析】

这是王维极负盛名的送别诗。诗的首二句状物写景,写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着意描绘了渭城春雨的细润和垂柳的柔美,衬托出惜别的情意。后两句写殷勤劝酒,直抒胸臆,用“更”字和“无故人”,把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怀念之情充分表现出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送别时的绝唱。